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1 / 2)

加入书签

不多了,在城里居住花费大。”

  最重要的是,大夏规定新进流民除非能在城里买下房产,如果是租房住的话,那得住满三年才能办理正式户籍,享受大夏子民待遇。

  “我们也是这般想的。”穆子期深有同感,家中的几张银票已经成为废纸,要不然他们何至于此?他可不认为种田是件容易的事,他又不是没在乡下待过,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他都曾经居住过,自然知晓种田的收入有多低。

  他是看到了免税三年的优惠政策才准备勉强一试的,要不然可能连养活自家都难。在乡下种田两年,大夏的户籍就到手了,到时想做什么再看。

  “那到时我们去同一个地方?正好有个照应。”刘延知开口道,他们家没个老人,自己也从来没有种过地,还不如和熟人在一起。

  “求之不得。”穆子期看了一眼老叶氏,见她满面笑容,心里顿时高兴起来。

  接下来穆家开始商量到哪里定居,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下,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没有过多纠结,在经过一一对比,加上陈香听来的小道消息,穆子期再使劲回想前世的事,他很快圈定范围。

  令他觉得可惜的是,他前世的老家如今还是深山老林,官府给出可以选择的地方他并不熟悉,但不管怎么样,有几个条件最好要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一定要方便,要离城里或集市近,分的地少一些没关系。

  还有就是周围最好有山有水,有山是因为他可以偶尔打猎,有河流是因为他怕极干旱,去年的那场逃荒让他一直心有余悸。

  这样的地方不好找,而且宣传单上写的资料不一定准确,也许人家避重就轻的把坏处给遮盖呢?

  最终,在和刘家合计后,大家又进一步缩小到一个大致范围,这其中穆子期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一路上的相处,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靠谱,大家都很乐意听他的。而穆子期虽然不熟悉这片地区,可他大致知道后世哪个城市是鱼米之乡,哪个城市到阳城最近,如此一来,选择就会快速得多,也有针对性。

  有几个地方看起来符合条件,但最后两家还是花了将近一两银子从熟悉地方的人口中再打听一番,总算赶在截止日期前填上要去的地方。

  他们去的是明州府平安县芙蓉镇清溪村,其中芙蓉镇刚刚重建不到一年,那里交通便利,离县城很近,据说才十几里的路程。至于清溪村,属于新建的,离镇上只有六里地,这次的计划是移民三十户人家过去组成一个村子。

  明州府是朝廷最近要开发的地方,它的位置离政治中心阳城看起来是很远,但它附近有个港口,已经在开发中,以后他们大不了走水路,他们看中的是平安县那里没有太多的坐地户,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移民过去的,不会被人欺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