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0(2 / 2)

加入书签

  从三十年前那次婚姻法大变革开始,她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许许多多人的婚途,有的走到了末路,而有的则走向了陌路。

  上一代的悲剧又更迭发生在下一代的身上。

  有的人恐惧婚姻,觉得婚姻是悲剧的源泉,从而拒绝了所有的爱和情。譬如她第一桩接手的案子,苏月娉的父母亲。

  有的人不相信忠贞,只觉得婚姻就是随便睡睡就好,从而走向了感情的迷途。譬如扬言一生不嫁人的胡蝶。

  还有的人,本身就是时代的直接受害者——例如45岁高龄还未嫁的Cathy,只因为她曾错爱上个渣男,而该渣男妄想同时拥有多个漂亮女人,因为法律规定了他拥有如此的“权力”。

  至于更多的人,在这一场大变革式的婚姻法改革中失去了家庭。亲情的面具被生活摘下来以后,就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暴力和折磨,甚至差点造成他们终生的不幸。譬如陆斐源和温彤的童年悲苦。

  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觉得,那一场变革本身就是错的。

  她之所以写作《婚途》,就是要替他们——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们发出一个声音来——

  一代人走入了歧途,受苦的只是下一代。陆斐源、温彤、苏月娉、Cathy、胡蝶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她将此书命名为《途经此婚》,用那些孩子的笔触写出那些恩怨纠葛,用孩子的眼光去揭开那一段伤痕。

  ——为的是,途径此婚,不再错付人生。

  ****

  书成于元旦前的某个下雪天。

  彼时,陆斐源坐在她身边,喝着咖啡,问她到底打算拖稿拖到什么时候,因为老婆扬言不写完稿子不搬出书房,陆斐源倒是催稿比她的编辑还积极。

  米冉随口一答:“好了好了,今晚我回去陪你睡。不用你独守空闺了。”

  于是男人发出迷之微笑。

  书商拿到了稿子,从审核到商量出版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婚途》的热潮经历了一年的反复,随着特别法的出台,议论声渐渐消去,彷佛这个话题进入了末尾。但是随着这一本《途经此婚》的出版,《婚途》的话题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里。

  在书中,编剧米冉回答了《婚途》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创作《婚途》?

  答:在我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幸的年轻人,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