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帝国战略(2 / 2)
尤以王翦之才,就是当一个战区统帅,也能胜任。
再就是四国降军,其中周军六十五万,宋军三十八万,秦唐各五十万,合计两百零三万大军,除宋军稍次,其余皆可称之为精锐。
如果全部裁撤,实在太可惜。
问题是,随着中原一统,现有大夏军都要经历一轮大裁撤,以削减开支,充实府库,更遑论在此时设立新的军团或者集团军了。
如何处理这两百万大军,成了一个大难题。
下午三时,张良、贾诩以及杜如晦三位大臣,被请到御书房议事。
“诸卿以为,该如何安置四国之军?”欧阳朔问。
见此,依然是张良第一个出列,回道:“陛下,微臣以为,安置四国之军不该是一件孤立事件,应该跟接下来的大裁军一并考量。”
“爱卿的意思是?”
张良道:“随着中原一统,帝国战略由内转外,此番大裁军,不该像前几次那样简单粗暴地裁撤兵员,而是要根据帝国战略方向,以战定军,对现有军队结构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编重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全军战斗力,而非削弱。”
自秦唐归附,大臣们非常有默契地,将“皇朝”替换为“帝国”。是啊,以大夏如今之疆域,虽非帝朝,却绝对当得上“帝国”之称,名副其实。
旧称皇朝,反倒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对此,欧阳朔是默许的,不管怎么说,帝国可比皇朝听起来有气势的多,这也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强国,该有的自信。
张良所言,涉及的已经不是两百万大军的问题,甚至不是纯粹的大夏军问题,而是直接上升到帝国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战略问题。
问题很大,却又无法回避。
欧阳朔就是一笑,张良不愧是战略大师,欧阳朔很乐意从善如流,“好啊,那诸卿就先谈一谈,帝国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如何确定?”
又是张良站了出来,“晋升帝朝的前提条件,是要获得亚洲霸主地位。如果从在这一点出发的话,西南方向的天竺,西面的波斯帝国,北面的罗曼诺夫王朝,都是不可回避的大敌,应该作为帝国战略重点。”
张良没提东南亚的爪哇国以及北面的蒙古帝国,不是他疏漏,而是以帝国如今之实力,两国不过是纤芥之疾,已经不足以当做主要对手来对待。
“再远一点,就是已经取得成效的非洲大陆以及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大陆,都是帝国战略重点。至于是否介入欧洲大陆,全凭陛下圣裁。”张良说道。
不知不觉间,大夏已经有了一个全球霸主的大框架,触角几乎遍布全球,只是这框架还很脆弱,需要不断夯实根基。
欧阳朔表态:“欧洲大陆,暂且不纳入战略考量。”
在欧洲,大夏目前仅有一个基点城,想凭一城之力撬动欧洲大陆,无疑有些异想天开。更重要的是,在欧阳朔的长远规划中,欧洲不该是大夏的死敌。
未来,未必就没有结盟的可能。
“明白!”
张良点头,他也认为放弃欧洲是个明智选择,摊子不能铺的太大。
就在此时,杜如晦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对外扩张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弃本土防御。不管怎么变,中原都该是帝国中枢之地,不可松懈。”
欧阳朔点了点头,总结说道:“中原、南亚、西亚、北亚、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战略方向,每一个都无法忽视,都有强劲对手。由此可见,帝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军该好好谋划一番,如何在缩减绝对兵员数量的基础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军战斗力,是重中之重。”
“下来之后,军机处、枢密院以及资政阁,应该细细谋划,尽早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裁军方案出来,争取年前完成此轮大裁军。”欧阳朔下令。
“诺!”三位大臣齐齐领命。
眼下已经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个月时间。
按常理推测,此轮裁军涉及全军,最起码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此也就意味着,留给三大机构制定裁军方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此之前,还得解决两百万大军的安置问题。对于此事,贾诩倒是有一个计划,正想呈报陛下。
只是此计甚毒,未必就能通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