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6(1 / 2)

加入书签

就年年给她做新衣服穿。现在,卓玉婷要出门,穿得还算体面。

  杨秋菊和卓玉航把他们送出家门,卓文华说:“行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走,不用你们送。”

  去镇上坐车才三里路,这三里路在农村人来说就不算路,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真不用送。

  杨秋菊嘱咐:“那你们路上赶紧走吧,别耽误时间,看天黑了。”现在才初春,天黑得早点。不是夏天,到八天来钟才擦黑。

  卓玉航说:“爸,那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卓文华几人在路上遇到几个没上工的老头老太太,有人好奇地问:“文华,怎么这次玉婷也跟着,这是要去城里住几天?”

  老太太说着,脸上还带着羡慕的神色。有的老太太很少出远门,就算市里离着只有几十里路,有的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去过。问这话肯定是羡慕卓家有在城里上班的人,亲人也能跟着沾光住几天。

  要是城里没个亲戚,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农村人不敢随便去城里,怕乱花钱。

  卓文华笑着跟老太太说话,“嗯,婶子,让玉婷跟着去城里住几天。”

  另一个老太太笑着打趣:“玉婷可真有福气,能随便去城里住。回头让你爸给你找个城里的对象,就能一辈子住城里了。”

  大庭广众之下提到她的婚事,卓玉婷羞得脸红,往二嫂身边靠了靠。

  卓文华笑笑说:“婶子,大妈,我们先走了,要不晚了,就赶不上坐车了。”

  “行,你们赶紧走,可别耽误坐车。”

  等卓文华一行人走后,老头老太太开始说起卓家的闲话。

  有人唏嘘:“谁能想到文华和秋菊离了婚还能走到一起?看看现在一家子多好,在城里上班的上班,老三还当兵,就是老大也有一座砖瓦房,咱村里属卓家日子过得好。”

  “可不是,谁让人家家里有几个能月月领工资的人呢?”有人满脸羡慕地叹气,“咱就没那个命,一辈子只能在土里刨食。”

  “说起来,还是文华他爸有主意,一心供儿子念书,文华上学好,后来才在城里有了工作。”

  村里人说起卓家的事,除了卓文华年轻时犯的那点错误,多数人羡慕嫉妒他家过得好。

  家里只剩杨秋菊和卓玉航两个,突然变得非常清净。杨秋菊除了担心闺女上班的事,早已习惯这样的离别,她转身就去做自己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