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0(1 / 2)

加入书签

不稳定,咱不能跟你说板上钉钉,上个月五号车间整完一波裁员,老郑就下岗了。”

  姜锦年连忙问道:“怎么会裁员呢?”

  “不懂,”那人回答,“主任不给你干了,你还能白干啊。”

  另一个男子促狭道:“谁他妈想干主任,糟老头子。”

  几人爆发一阵哄笑。

  旁边一位稍年长的大叔敲敲碗,捂住了自己的嘴,提醒道:“人老板的小孩,外地的妹子都在呢。”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糖,递给写作业的小孩子,又说:“车间裁员,那是创新产品上线,能不用人手就不用人手,都交给机器。我们坐一边看着、监督着,干活不累……”

  高东山插问一句:“你们车间里,是不是没几个年轻人?我看岁数都挺大。”

  他措辞直白。

  对方也回答得简洁:“年轻人奔前程去了,能走都走。”

  高东山感叹:“劳动力断层。”

  他不由得吞咽唾沫,闷头吃起了烧鸡。

  姜锦年还在和那些人说话。据他们介绍:一名老员工一天能做210个配件,新上岗的职工顶多做90还不一定保证100%的合格率。三个月实践培训以后,产量才能显著提高。虽然当地政府扶持制造业,但是,经费补贴也不知道花在哪儿了。

  姜锦年感同身受,口中喃喃道:“招工难,运作难,货源运输也难。”

  高东山酒醉上头,一时忘记场合,接话道:“制造业才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的命脉!一天到晚炒房炒房炒什么房?没有实业就失业。”

  他一席话毕,饭馆鸦雀无声。

  他尴尬地傻笑:“嘿嘿。”

  他拍自己的脑门,温和地微笑:“我一喝多了就脑子糊涂,乱开腔,乱说话。”

  姜锦年顺着他的话题方向,总结道:“江行区的房子,首付七万块,月供一千八,我来之前查过了。我们好好工作,大概能负担得起。”

  旁边的中年男子向她透露:“咱们厂子里,拿了地皮,能给老员工分房。”

  不止姜锦年,别的工人们也为之一振。

  姜锦年猜想:这家公司为了留住员工,考虑了几种福利政策。她不再探听其它消息,反复掂量今晚的谈话内容。

  深夜,姜锦年和高东山返回住所。

  为了攀关系拉交情,高东山喝了不少酒。上楼时,他说:“我肠胃不舒服,吃的饭菜不新鲜。”

  “你是不是吃多了?”姜锦年随口一问。

  电梯门合闭。

  高东山按下房间楼层的按钮,过了好半天,他才出声:“你说我们这样做有用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