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4(1 / 2)

加入书签

和效果后,将这些仿制药的不足之处总结出来公之于众。

  “该仿制药安全性不高,疗效不足原研药的百分之五十,患者们应该慎重考虑,生命为重!”

  他们甚至连新闻发布会上的台词都想好了,却没想到,这两家公司的仿制药不管是在成分还是效果上,都和凯普的靶向药一模一样。

  情况非常不妙。

  很显然,随着仿制药更多被运用于临床,当医院和患者们发现这一事实时,凯普的原研药市场将进一步被吞噬。

  事情比他们想象的更糟糕,有宝山在手,两家仿制药公司怎么可能会低调,早就用网络水军,在世界各地的网络媒体上,将这个消息渲染得人尽皆知。

  在三个月的临床周期后,事实佐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从价格高昂的原研药转投了仿制药的怀抱,凯普公司的该款药销量直接下滑了百分之八十。

  凯普公司骑虎难下。

  难道要他们放下身价,将价格降低十倍去与仿制药企业竞争么?

  这不符合凯普公司一向的高端市场定位,即使这个耗资巨大的肝癌靶向药项目完全血亏,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开始。

  在这项肝癌靶向药被攻破技术壁垒,大幅丢失市场的同时,另一款同样是刚上市不久的白血病早期特效药,也出现了仿制药。

  依然是一模一样的药效,一模一样地被抢占了市场,一模一样的血本无归。

  这款药甚至比肝癌靶向药更惨,因为它才刚上市半年!

  连续两次滑铁卢,让凯普的大总裁都震怒了,亲自到集团总部,直接开除了信息部的负责人,并将两个实验项目负责人骂得狗血淋头。

  因为他认为,这是实验室信息泄露造成的。在发生了一次失误后,竟然能发生第二次,信息部责无旁贷,甚至可能凯普内部有商业间谍。

  于是,凯普集团进行了大排查和大清洗,闹得鸡犬不宁。

  高层也陷入了恐慌,如果真的是信息泄露,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药品资料都岌岌可危?

  如此,只能杀鸡儆猴了。

  让那些烦人的印度小偷们知道凯普集团作为美国医药霸主的权威,想靠偷盗他们的信息发家致富,也要有那个命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