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1 / 2)

加入书签

项桓那边看了一下。

  他正在吃饭, 端起汤碗一饮而尽, 又再盛了一盏推到她肘边。

  宛遥搅动手里的粥,想着自己近来是不是真的对他太苛刻了一点。

  晚饭后, 项桓喝过药早早就睡下了。

  宛遥轻手轻脚走出院子,敲响了隔壁家婶婶的门。

  左邻住的是位寡妇, 带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 和蔼可亲很是善言,一照面就夸她那顿白切鸡做得好。

  宛遥客套了几句, 问道:“婶婶今年夏天采莲了吗?”

  她捧了三四支荷花和一张荷叶回来, 借着清水洗净, 摘开花瓣, 同糯米一起放在蒸笼里用小火烹煮。

  灶口的柴禾烧得哔啵作响,宛遥蹲在旁边轻轻煽火,那些温暖的橘红色将她的侧脸映得分外温柔娴静。

  约莫等了近一个时辰, 糯米软和下来。她在灶前挽起袖子摊饭,将捣好的酒曲浇上去搅拌,等差不多均匀了,再取了只大陶罐装满, 放入剩余洗好的荷花瓣。

  夜深人静, 宛遥抱着荷花酒的坛子走到院中的角落里,用干草窸窸窣窣地遮住静等发酵。酒自然是窖藏得越久越好,但果子酒之类烈性没那么重, 偶尔解解馋也够用了。

  做完了这一切,她才拍拍手,伸了个懒腰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夏夜的月光自有一种清凉如水的气息,像是熊熊烈火中的一轮冰泉,从高处洒下无边无际的清辉。

  她没有关门。

  门外一道身形斜斜的在地下投射出朦胧的影子。

  项桓悄无声息地走到床边,女孩子正呼吸均匀的,睡得很熟,眉眼是一如既往的温婉清和。他手抚着雕花的床架,静静垂眸。

  有好长一段时间,连项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只是那么一言不发地看着,看着,就觉得原来他也不是一无所有的。

  *

  熬过了酷热难耐的三伏天,青龙城外的莲湖渐渐枯萎,露出了一水的清幽莲子来。

  项桓在这大魏的边城里住了几个月,忍受着走一路瘸一路,哪儿都不能去的酷刑,甚至有一丝冲动,认为当初还不如跟着项南天到北边去搬砖修城墙,为大魏添瓦加砖。

  百无聊赖的时日里,他又不能练功,每天靠着宛遥“赏”给他闲书混日子。但说是闲书,这丫头别看平时一本正经十分正直,蔫坏起来简直功力深厚,时不时扔他几本《道德经》《清心咒》他也只能感恩戴德地啃完。

  倒是邻家那个半大的孩子偶尔会来串串门,将自己珍藏的演义借他阅读。

  转眼,伤腿基本恢复了七七八八,地面的暑气也较之以往消散了不少。

  趁宛遥说要去买些东西,项桓便闲得发慌地跟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