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1 / 2)

加入书签

“哪里,哪里,你我共事多年,何必这样客气。”

  不知是哪位朝中的同僚登门拜访,扯了一堆嘘寒问暖的琐事。

  知道父亲在里面,想到一会儿经过门前时,他或许会叫住自己,然后冷嘲热讽,保不齐再起一番争吵,项桓忽就不想去庖厨了。

  少吃几顿又不会死。

  于是他掉头往回走。

  “南天。”那人大概上了年纪,语速缓慢,而音色略显苍老,“凭咱们的交情,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

  “听说这次令郎南征归来大获全胜,兵部本拟提他为领军,你是上书拦了下来?”

  项桓的脚步骤然一顿。

  这瞬,他的耳力仿佛顷刻增长数倍,甚至连项南天搁下杯盏的动静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不错。”偏厅内的人缓缓应了。

  “这是为何?”对方开口的话语和他心中的质问不经意重叠在了一起。

  “那些个在军中有军阶的将士,哪个不是日日期盼着天下大乱,好去博个功名利禄、封妻荫子,你倒好,反其道而行之,摆在面前的也不要?”

  项南天怅然地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想他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可是老哥哥,这孩子不行啊……”

  他指尖轻叩着桌沿,“他还太年轻,行事鲁莽,轻率任性,担不起那么高的位子。十八封将虽是美名佳话,可也不是人人都受得起。

  “如今不过是个少将军就敢恣意妄为,恃才傲物,若要再晋他的军阶,我真怕这孩子哪日闯出什么祸来。”

  项桓在京城里的名声,对方自然是听说的,闻言发愁地掖手在袖,“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但少年人,都是极看重名次地位的,这么做对一个孩子来说,未免太残忍了。”

  “我知道。”项南天无奈的摇头,“若他有维儿当初三分的稳重,我也不至于出此下策……还是希望他可以再多磨一磨性子。”

  日头将人影照在廊下,棱角分明的拳头隐约颤动,发出“喀咯”的轻响。

  项桓感觉到视线里起了许多白光,一时像是连前路也不那么能看清了,有些许晕眩。

  胸腔憋着一口无法宣泄的气流,周身似被一层又一层厚棉被压住,举步维艰。

  “年轻人好冲动,肩头没有重担,总是很难体会什么叫‘三思而后行’的。”

  身后的项南天继续说道:“是啊。”

  “我有想法,给他定一门亲。都说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有了妻儿他自然而然就懂事了。”

  那同僚呛了口水,忙说:“咳,我们家惠儿小了一点,她娘还想多留她几年的,实在是……”明显吓得不轻。

  项南天笑道:“老哥哥误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