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8(2 / 2)

加入书签

  就是赵欣雅也生不起嫉妒的心思,都搬出去了,不在眼前,又不是一个级别,哪能升起嫉妒的心思。她现在是庆幸自己没被姜可可教到,不然多尴尬啊。

  姜可可也不知道她们这些心思,她从宿舍搬出来后就很少跟舍友见面,毕竟上课和工作时间不一样。不过她倒是还跟夏圆保持友好的关系,上学期在宿舍她跟夏圆处的不错,偶尔也有一些课跑到一块去上,还能说说话。

  但是也不频繁,随之时间的推移,等姜可可不去蹭一些中文系老师的课程了,估计就很难再跟夏圆有其他交集。

  姜可可也知道这是必然现象,就像她在后世,一开始的时候还能跟舍友出去玩什么的,但是后来舍友为工作打拼的打拼,为家庭忙碌的忙碌,就她一个人全职在家做作者画手,工作内容和时间都不一样,很难凑得出来,即使凑出来话题也很难聊到一块去。

  时间总是会替你筛选同行的对象的,有的是过客,有的是伙伴,每个阶段都是经历。

  而自从英语专业的学生发现听教材录音更能训练听力的时候,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或者说家里有录音机的学生,就跟姜可可借了磁带去拷贝一份。

  市场上有卖空白磁带,一块两块九毛钱,也不用票,因为这东西用的人其实不多,毕竟普通家庭的多,是买不起一台录音机。

  现在市面上录音机很少,有也卖的很贵,像国产的葵花牌、熊猫牌什么的一台最低就要五六百块,还要票。而友谊商店要外汇券不说,卖的外国牌子更贵,得一千两千。

  华国的录音机成本还没降下去,也没大面积生产,更不是改革开放,所以要见到小年轻穿喇叭裤戴着□□镜扛着录音机跳迪斯科也得到了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两年了,富裕家庭要多了,也有能力置办贵一点的家电。

  像到了八十年代,结婚可不止三大件了,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之外,还有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电、冰箱、电风扇。

  那是华国小家电繁荣时候,眼下还不行呢,春风还没吹起呢。

  不过英语专业的还真是有家庭比较富裕的,能主动报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个人兴趣,也跟家庭出身多少有些关系,比如有华侨或者什么的。

  就姜可可班上跟她借磁带的就有十来个人,别的老师班级上也有。<br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