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2 / 2)
这一去就是大半天时间,回来背着手,气的直转圈圈。
“被钱迷了眼,迷了眼啊。”
长保端了碗水给他爹,司大娘在旁边说道:“这有啥奇怪的。”
潜台词,不迷眼才奇怪呢。都是穷了这么多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人,手里紧巴的时候,恨不得毛票都没有一张。咋然能够卖菜换钱,好多人眼里就只剩钱,啥都没了。
“要开个会,这么下去,是不行的。”司丰年喝了水出去,拿着大喇叭通知村民晚上都去谷场开会,家里能作主的人,都得去。
村里的办公室,常年失修,也坐不了几个人,里头放着村里最重要的物资,就是一只大喇叭。专门用于通知各种活动,和开会的时候宣传政策所用。自己人常说这是小广播,其实是开玩笑的话,村里没通电,自然没有广播,只有装着电池的大喇叭。
天还没黑,大家伙吃了饭,拎着小板凳往谷场去。村里每回开会,都是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走过去,只有今天气氛有些沉默,好几家人,互相都没说话。
司丰年拿着大喇叭,“大家种生菜都有几个月了吧,赚了多少钱,有没有人来报一报的。”
有人小声嘀咕,都觉得别人家赚钱多,自家赚钱少。
最后是有户人家的妇人爽利的站起来,“有啥不能说的,现在不都提倡劳动致富吗?我这两个月,赚了四十块钱。”
“真多啊。”好多人感叹,他们大部分人,都在二三十之间,最少的人家,只赚了十来块。
“他们家还不是托了闺女的福,亲家帮他们运到单位食堂去。”有人很是嫉妒的嘟嚷。
“我自己生的闺女,我托她的福有啥不地道的。亲家不帮我,难道帮别人才是地道。”妇人正是小松子的妈,很是不屑的回击。
司丰年想了想,“你们觉得四十就挺多了,知不知道我大嫂去年赚了多少钱。”
“肯定多,去年三毛钱一斤呢。”村里人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耳朵都竖了起来。
司丰年一摊手,“我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只知道三毛一斤是卖价,出货价是二毛。赚了多少钱,大家自己算的出来。”
算出来的人,都倒抽一口凉气。去年可是独家生意,二毛一斤,不得赚翻啊。
“知道今年为啥我大嫂家没卖生菜?”司丰年看着众人。
村民不解,纷纷摇头。
“想看看你们能把自己折腾成啥样呗。”司大娘自己站了起来,就在人群里,静静看着大家。
好多人想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