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6(2 / 2)

加入书签

  杜云彤道:“我会把公子安排在殿试那一日。到了那一日,便看公子的发挥了。”

  天子脚下,出了这种冒名顶替之事,让原本对世家大族多有不满的寒门更会厌恶世家。

  科举是寒门唯一的晋升之路,如今连这条路都被世家用权势堵上, 寒门再想要出人头地,光耀门庭,除非先把横在他们面前的世家除去, 才有可能实现心中报复。

  这便是杜云彤为秦钧打算的, 用寒门之力,去拔除某些藏污纳垢徇私枉法的世家。

  这条路,很多人走过, 女皇武则天便是个中翘楚,用寒门打压关陇贵族,最终改朝换代,成了华夏史上的第一任女皇。

  当然了,这条路也有利有弊,女皇就是有点用力过猛,在选拔出大量贤才的同时,也弄出了很多滥竽充数之人,后来李隆基上位,罢黜了不少官员。

  有着女皇的前事之师,杜云彤痛定思痛,觉得她坚决不能走女皇的老路,巨唐强盛,胡乱折腾也没什么,哪怕出了安史之乱,后期照样能打到周围异族跪着叫爸爸。

  巨唐有资本折腾,大夏可没这么雄厚的财力物力。

  大夏朝本就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了,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要思虑再三的,如一艘破破烂烂的船,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巨浪打来,这船还能不能撑得住。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给船加固加固甲板,给帆打打补丁,剩余的,便看秦钧的超常发挥了。

  秦钧悍勇,从无败绩,但这个世界上,能够左右战局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比如粮食,比如军费,这些都是秦钧解决不了的。

  抿了一口茶,杜云彤看向面前的马逐溪。

  若是筹划得当,马逐溪被郑勉冒名顶替的事情,能让郑家吐出不少粮食呢。

  荥泽郑氏占据着中原之地,中原之地便是天下粮仓,以一州之力,支撑着大夏朝除却姜度麾下的地区的所有地方的军粮。

  这也是郑氏虽然在朝中身居高官的人不多,但在世家上仍然排得上号的最主要原因。

  说起来杜云彤挺心疼中原百姓的,因为扛着大夏朝粮仓的重任,所以根本没有其他精力去发展经济,导致中原之地虽处于大夏朝腹地,地势平坦,没有山脉,本是一个繁荣昌盛之所,偏偏给过成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日子。

  世人常道,江陵之地风水好,出高官大贤,真的是风水好吗?杜云彤觉得未必。

  江陵繁荣,家家户户都上得起学,当地官员没有粮食任务,商税的压力也不大,各项指标都容易完成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重视学子,以每年出的学子来提升自己业绩了。

  学习氛围好,学子们若肯努力,通过童试乡试并非难事。

  一旦参加科举进入朝堂,江陵的高官也会多加庇佑他们,高官大贤,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但是中原之地,远远没有这般好的运气。

  每家每户都忙着种地,根本没有银钱去送孩子上学,官员们又扛着粮食重任,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官职考核,出一两个学子,远不如多一两个壮丁种地,多产点粮食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