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 / 2)
辅佐李晃。
至于七皇子李易,不过是从偏远的宫殿里搬到太后的清宁宫,与太后一同生活。
而广宁公主,则被软禁了下来,没有太后的懿旨,谁也不能探望。
万事皆定,杜云彤打开了李昱留给她的香囊。
李昱字迹潇洒,一如他的为人那般爽朗阳光。
姑娘安否?赖姑娘相助,昱位正东宫,为国之重器。然昱志小才疏,难堪重任,以致姑娘心血付之东流。
再三拜首,以表歉意,若可寄来世,昱结草衔环,以报姑娘大恩。
恍惚间,杜云彤仿佛又看到那个明朗飒爽的少年,他剑眉星目,策马扬鞭而去。
他再也不用受天家约束,用他自己的方法破了这个死局。
他本就是不想做这个太子的,不过是被太后硬逼着走到今天这一步。
当不了皇帝只有死,那他干脆去死了好了。
临死之前,为数不多的责任心动了动,帮秦钧清除了后顾之忧——杀了正德帝,不让秦钧背负万般骂名的同时再多一条谋逆弑君。
大逆不道莫过于弑君,秦钧若真杀了正德帝,纵然他再怎么铁血手腕,战无不胜,将士们也不会再跟随他。
民心仍在,天下终究是大夏的天下,而不是他秦钧的。
李昱又把广宁公主逼到死角,没了广宁公主,李易确实会是一个优秀的皇储。
且李易在朝中没有任何助力,只能依靠太后和秦钧,大权独揽,秦钧不会再束手束脚。
李昱的确给了太后一个再续帝佐之才的皇子,也给了秦钧一个圣明的储君。
想法是好的,唯一可惜的,是他和太后一样,犯了没有把李晃看在眼里的毛病。
不吭不响的六皇子李晃成了这场宫变的最大受益者,他的心计,比杜云彤想象得还要深。
杜云彤揉了揉眼。
立李晃为太子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李晃的母亲出自荥泽郑氏,荥泽离天启城颇近,振臂一呼,郑家府兵兵临城下,届时又是新一轮的政变。
没必要。
已经死了那么多人,杜云彤想歇一歇。
她活了那么多年,受的是天/朝五德四美的教育,纵然来到大夏朝多日,也难以接受这里人命贱如草芥的场景。
如果能兵不刃血的发生政变,那就少流点血吧。
秦钧走了进来。
刚刚沐浴过的秦钧身上有着好闻的淡淡皂角清香,他静静地立在杜云彤面前,伸出手,放在杜云彤披散着的发上。
他的掌心很温暖,仿佛有着一种安定人心的魔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