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1 / 2)
如果鲁芝都是这种态度,可想而知若是在中原推行此策,阻力何其之大?
杨峥则亲自驱马,赶往大允谷向鲁芝解释,“农为国之本,匠为国之骨,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江山社稷,陆上车驾,水中舟船,屋舍宫殿,盔甲兵刃,哪一样能离开匠作?汉陈汤言,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还是最直接的战斗力。
作为后世人的杨峥,不可能不知道科学技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
不管杨峥以后如何,成功或者失败,但既然来到这个时空,就要给华夏播下一颗种子,也不枉自己来这世上一趟。
鲁芝沉思了许久之后才道:“兴云自非常人也,能常人所不能,知常人所不知,老朽愚钝,恐……”
“伯父何出此言?”杨峥打断了鲁芝后面话,怕他向自己请辞,“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匠人只是求学治术,而非阻碍圣人教义,亦不违圣人之道,为华夏谋千秋万代者,皆可用之,伯父何不静观后效?”
此言乃是鲁芝前些时日讲解的荀子之言。
用后世伟人的一句话翻译:实践出真知。
鲁芝一震,目光由浑浊变为清明,由清明变为敬佩,郑重拱手一礼,“芝受教矣。”
杨峥一阵脸红,亦拱手还礼。
能说出这些话,简直是如有神助一般。
平时取个名字都难,现在情急之下,反而说出一箩筐的道理。
得到鲁芝的谅解和支持,其他几个士人也就不成气候。
杜宽、张斅影响力有限。
再说西平本来就没几个士人。
杨峥盯紧青营,只要青营的孩子没有参与其中,此事的也就只能到此了。
在府衙前闹了几天,百姓们对杨峥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看笑话一般指指点点,几人自觉无趣,也就散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坞堡
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很快被人遗忘。
杜宽摆起了架子,青营也不去了,称病在家,闭门不出,也不接见外客。
张斅倒还规规矩矩。
杨峥现在也没空去理他,其实若不是看在杜预的面子上,还真想给他扫地出门。
春耕持续了一个多月。
屯田司又在河曲开垦六块大屯田。
“去年末今年初,下了这么多场大雪,今年当是丰年。”鲁芝一身短衫,赤着脚,站在田地中,宛如一个老农夫。
“那就借伯父吉言。”杨峥也不好意思站在田垄上,刚要下地,鲁芝却自己上来了。
“蜀中形势如何?”鲁芝拍拍手,习惯性的正了正衣冠,冲杨峥拱手施礼。
杨峥亦回礼,“细作传言,在汉中增兵,目前已至五万之众,粮草军械等亦在运输当中。”
汉中几乎成了各方细作的大本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