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2 / 2)

加入书签

  按照本朝的风俗, 订亲几乎等同于半婚。

  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定亲的男女双方只要不出格,无论是见面还是相处都不避讳。

  如果双方父母允许的话,看花灯,游园, 诗会,上街, 进香都是可以的。

  所以定亲后, 大哥时不时的, 会领着他去宋家拜访。

  一来宋家诗书传家, 满腹经纶, 在科考上独有心得, 不仅能对他传业解惑,对他以后的科考也有助益。

  二来, 大哥也可以和心上人见上一面, 捎带着送上一些东西,多是些吃的, 也有精心收集的稀奇小物件。

  他小时候体弱多病, 虚不受补,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加上那段家里变故, 每日亲戚作妖不断,他受到了惊吓,显得愈发瘦弱。

  所以她第一面见他, 以为他不过才十岁。

  眉眼笑着,轻轻的捏了捏他的脸,把他当孩童一样逗着。

  别人问他都是问读过什么书、学了什么文章、君子六艺会哪样。

  而她问的是,有没有乖乖吃药,早上用饭了吗,喜欢吃甜还是辣……

  然后就从荷包里掏出一颗糖来,塞到了他手里。

  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糖,像是咬着最上好的牛乳,唇齿留香,甜而不腻。

  后来,翟翎赤才知道,只要是她喜欢的孩子,都会有塞糖的习惯。

  只是宋家人丁简单,最小的三公子正在霖州书院上学,这糖到头来,十有八九都塞到了他这。

  一直到见最后一面的时候,她还在给他塞糖。

  那日他去母亲那请安,无意间听见了屋内正在商量着退婚的事:

  父亲的声音冷静而威严。

  “宋家那个养女,我派人打听过了,是从乡野出来的,整日在灶下摆弄,女红诗书都是宋夫人压着才抱的佛脚,和下人也没有尊卑之分,更没有管家之能。这样的人,以后怎么成为我翟家的主母?”

  母亲叹息着:“羽儿的婚事,是我的疏忽……那时你不生死不明,赤儿高烧不退,我也卧病在床,宗族三天两头过来闹一回儿,里里外外都是翎羽一个人打理,要不是宋家出面,这个家可能就垮了。”

  “宋家的恩我们自是会念,但是不是拿羽儿的婚事,那姑娘要是宋家嫡女,从小养在宋夫人身边,也不是不能将就。可是一个父母双亡来投靠宋家的孤女,怎么配得上羽儿?”

  母亲迟疑了一下:“我瞧羽儿,是真心喜欢那姑娘,那时我心灰意冷,想着羽儿这么苦,难得遇上一个喜欢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遂了他的愿……退婚的事情,我不是没有跟他提起过,只是他那个性子,根本听不进去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退不退婚还轮不到他做主。年少人能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