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7 章 古隆中(1 / 2)

加入书签

隆中风景区。

带姜海蓝他们参观的那位本地人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众人沿着宽阔的大道一路向上,他热忱地介绍着每一处景点。

“这里是石牌坊。”

四柱二门楼的石牌坊下,男青年指着头顶上方的“古隆中”二个大字,“修建于清光绪年间。”

这座石牌坊有五六米高,众人站在牌坊之下,仰头望着牌坊正中的石碑上刻着的“古隆中”二个红色大字。

“看不出来啊,它也有几百岁了!”

“石头和木头差别挺大的。”

“你这话说的,这不是废话吗?”

一个青年将手机递给同伴,“给我拍张照片!”

“我们隆中的武侯祠,”男青年站在四进二院层台式建筑前的台阶上,眉眼间满是得意之色,“相传这座武侯祠修建于晋朝,往后的隋、唐、宋、元、明、清,都在对其进行维修。”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

一个女青年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清康熙年间啊……16、17、18、19、20,400多年了啊。”

男青年点头,“没错,四百多年了,里面还有一株当年建祠时种下的金桂。”

四百多年风霜雨雪、日晒雨淋,它与武侯祠一同见证。

刻着“隆中书院”的一进石牌坊下,男青年介绍道,“五代天福年间,修建五灵王学业堂,到元代末年,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后,与原来的书院合并,统称为隆中书院。”

姜海蓝情不自禁地伸手摸了摸石板。

“二顾堂,嗯,大家都知道的嘛,为了纪念刘备二顾茅庐,是清康熙……”男青年按亮手机屏幕看了一眼,一本正经地继续说道,“清康熙五十八年修建的。”

“二顾堂”二个大字之下,是一副对联:“两表酬二顾,一对足千秋。”

看着这幅对联,一个男青年忍不住念道,“二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

另一个女青年接着念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笑了起来。

姜海蓝举着手机,对着二顾堂的正门拍了一张照片,将大门上方的牌匾和门两边的对联一同拍下。

她在脑中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解释道,【两表指诸葛亮所作的前后《出师表》,一对指刘备二顾茅庐见诸葛亮,诸葛亮与他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

【等我回去之后放原文给你们看看。】

要是现在背给大家听,那也太难了,她已经不是当年刚刚高考时那个能熟练背诵全文的她了。

一行人继续往上走。

男青年拿着手机一处接一处地介绍道:

“卧龙深处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有快二百年的历史了。”

“抱膝亭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

“诸葛草庐

是现代修建的仿汉式建筑。()”

……

姜海蓝一路看过去,手机里留下了不少照片。

确实来这些名胜古迹游玩,就是想看看年代久远的建筑,越久远越好。看着那些见证了很多年风风雨雨的古建筑,就好像是隔着时空,见到了这么多年所经历的兴衰荣辱。

那些才修了几十百把年的有什么看头?

不过现在想看修了千多年、百多年的建筑……

姜海蓝的眼角抽了抽。

不如看看石头看看树木,去博物馆看看文物。

——

天幕之上的人看历史。

天幕之下的人看过去、现在、未来。

东汉末年。

刘备阵营。

饶是诸葛亮一贯大方得紧,看着后人为了纪念他而雕的石像、刻的《诫子书》、在他旧居修建的隆中风景区,还是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偏生他家主公又一副理所当然、与有荣焉的表情,说这个牌坊修得挺好,那个草庐不是我们大汉的建筑风格,不如以后我找人去维修维修?

诸葛亮默默地抬起右手,挡住脸。

他实在是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刘备不以为意,“反正后人都要建风景区纪念先生你,我们提前建一个,给他们打个样,也省得后世的人修的房子完全不像是我们大汉的房子。?()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想了想,“不若我们建好之后,将图纸留在你的旧居?”

诸葛亮一脸无奈,“将军!”

刘备笑道,“先生不必不好意思,后人纪念你,就如今日我们纪念管仲、萧何,我倒是希望他二人能告诉我们,他们真正的故居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

他想,我在襄州之时,并未替襄州百姓做些什么,却得了世代襄州百姓的恩惠,这实在是……

那么,我尽力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吧。

留什么呢?

曹操阵营。

曹操不解,“怎么又是他刘备?”

上次姜海蓝去了张飞庙,怎么这次就去了诸葛亮的旧居,后世的人就这么喜欢蜀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