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14节(1 / 2)

加入书签

算了,既然已经接了任务,那就先好好把任务完成了。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把资料带回去翻译?”当刘欣雨听到杨主任亲口告诉她,可以带一部分不太重要的资料回去翻译,真正是又惊又喜。

有张洪亮和方洽协助润稿,又能带回家翻译,速度当然是成倍见长。

当然刘欣雨还是按自己之前的计划,先集中精力在一周内把机床的使用说明书翻译出来。

“杨主任,现在使用说明书已经翻译定稿,机床也已经能够正常使用。我想与您商量件事,还有一个月就要放假了,我想回去好好上几天课。您放心,我会利用课余的时间继续翻译资料,只不过从明天开始不再全天过来。”从机械系的科研中心出来,刘欣雨向杨主任提出自己的要求。

杨主任皱眉看着刘欣雨,很想拒绝刘欣雨的这个要求,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没有将拒绝的话说出口,只能再三叮嘱刘欣雨尽早完成全部资料的翻译。

“你明天开始不来了?”张洪亮得知刘欣雨的计划,心里微微有些失落。

与刘欣雨并肩工作了一周时间,虽然资料室里一直有一只名叫方洽的林灯光,但是能天天见到刘欣雨,依然让张洪亮每天都觉得神清气爽。

刘欣雨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并不是不来,还这么多资料没翻译呢。只不过我能老不去上课,有好几门课需要出勤率需要平时成绩,我得回去上课,否则也许成绩单要挂红灯了。”

张洪亮一听有可能要挂红灯,心里不由一惊,再不敢露出一丝不舍。

刘欣雨看了眼旁边看着他们说话的方洽道:“你们两个也没有那么轻松,我会带一部分资料回去翻译,后天下午我没课,刚好你们也没课,下午一点准时来这里集合。”

虽然刘欣雨回学校上课了,翻译的速度却丝毫不减,甚至比以前还要更快些。

经过刘欣雨的努力、张洪亮和方洽的大力配合,原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翻译工作,终于缩减为二十五天。

当刘欣雨经过三人润色修改的翻译稿交给杨主任,杨主任都有些不敢相信。

杨主任将手轻轻放在厚厚一叠翻译稿上,心里感慨不已,真诚地对着刘欣雨、张洪亮、方洽道了声辛苦,然后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刘欣雨。

刘欣雨知道里面是什么,当然是给她的报酬啦。

当然刘欣雨并不知道报酬有多少,来之前化工学院之前,王司长没提,来了化工学院之后,李主任也没提。

不过刘欣雨从信封的厚度能猜到一个大致的数字,没有十张也有八张大团结。

杨主任大气啊!

从杨主任的办公室出来刘欣雨让张洪亮和方洽跟她一起回资料室。

她不知道杨主任会不会给张洪亮和方洽报酬,但是她早就盘算过了,无论杨主任给的报酬是多少,她都会将这份报酬拿出来进行分配。

当着两人的面,打开信封,里面是八张大团结。

刘欣雨没多加考虑,从中抽出五张,递给张洪亮,让他和方洽均分。

张洪亮和方洽同时摇头拒绝,谁也不肯接钱。

刘欣雨嗔了两人一眼道:“杨主任如果只给我三十四十,可以肯定只有我的报酬,但是现在给的是八十元,那么里面肯定有你们两人的份。你们不接这钱,我只好退给杨主任,让杨主任亲自给你们。”

方洽有些不太确定地看向张洪亮,见张洪亮浓眉紧锁不知在想什么,但是很明显的一点,那就是他绝对不会接刘欣雨手上的钱。

张洪亮不接,方洽当然也不会接。

刘欣雨只能看向张洪亮:“张大哥……”

刘欣雨刚喊了声张大哥,就见张洪亮眉头往上一挑十分认真地说道。“欣雨,你说得不对,这钱肯定是给你一个人的!协助你完成翻译工作是科研组交给我们的任务,昨天我们刚拿过科研组发的补贴,要是收下你的这份钱,我们岂不是拿双份的钱了?”

“洪亮说的没错,我们的确不能拿你的钱!你看,我的补贴还在口袋里没动呢!”方洽点头附和,还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与刘欣雨手上一样的信封,打开里面有两张大团结。

三个人正说着话,杨主任手上拿着两个信封过来,给了张洪亮和方洽一人一个:“刚才忘记给你们了,这次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这是系里对他们的奖励。”

张洪亮和方洽的眉头都爬上了喜悦。

虽然信封很薄,说不定里面只有一张大团结,却是系里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既然张洪亮和方洽别有奖励,那么信封里的八十元刘欣雨收得也就心安理得了。

这二十多天,她也确实付出了许多,不顺的时候,头发不知被撸掉了多少。

第204章 一律按废铁处理

时间转得飞快,又一年暑假到来,刘欣雨送走方吉珍,直接去了盛华服装厂。

盛华服装厂的设备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虽然淘汰下来的缝纫机和锁边机基本到了报废的边缘,刘欣雨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今天她约了张洪亮帮她撑眼,打算挑一些零部件还能利用的机器买下来运回老家,拼拼凑凑几部机子总能拼了一部可用的机子。

自从得知盛华服装厂的设备即将进行升级换代,刘欣雨心里就开始盘算,期间与方静进行了多次快交流和沟通,基本上确定了以方家和刘家合作的方式在老家开办一个专门生产内衣和书包的小厂子。

既然要办厂,当然少不了生产需要的机器。

新机器需要工业券,价格也贵,合理利用盛华淘汰下来的旧机器就成了首选。

刘欣雨对缝纫机和锁边机的构造十分了解,又有张洪亮这个在机械厂工作过六年的四级钳工从旁帮忙,从废旧机器中找出可用的机器或者零部件自然不在话下,让刘欣雨觉得烦恼的事是欣赏好机器之后如何运回老家。

这个年代交通不发达,运输业同样很不发达,很难找到顺风车,实在不行也只能托运了。

只是这样一来,花费的钱比预计的要高出不少。

刘欣雨叹了口气,在挑选也合适的旧机器之前,只能暂时把运输的问题先放在一旁。

今天来盛华服装厂只为了来挑选适合的机器。

虽然盛华服装厂与京城缝纫机制造厂签订了三百台新缝纫机一百台锁边机的大单子,真正换下来机器并没有那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