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 / 2)
完全一副看傻逼的表情看廖简,实在扒不出她到底有多牛叉,就把关注点转到了拾光和暮的撕逼上。
拾光的调色盘博文没有直接打死认定暮抄袭拾光,而是语气平和,言辞凿凿地以事实和大量证据证明所谓的抄袭点都是大众设计,不足以构成抄袭,如果暮继续这么诬陷拾光,拾光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淡定的处理态度让网友们好感顿生。
有是非辨别能力的网友,一看就知道暮是恶意碰壁,有意陷害,于是在网友们的支持下,负面舆论逐渐倒向暮,被挂上“碰壁”、“不要脸”等负面标签,原本一致炮轰拾光的局势全被扭转了。
拾光在这时候,发了一条千字长博文,就整个事件的始末作了详细说明,博文中的暮和廖简都是用了某店和某人的称呼代替,没直接点明,但网友都知道所指为谁。为拾光愤懑不已的网友,组团到暮的微博下嘲讽暮的所作所为,而不想介入纠纷的网友则因为拾光的态度和莫末的处理能力,关注了拾光。
在多重曝光和变相宣传的助力下,拾光工作室的粉丝数极速暴增,淘.宝店的订单量上升了20%,但这并没有让拾光逆袭成知名品牌。
究其原因,是拾光的服装定位问题。
服装都是由莫末亲手设计,选用的都是上层布料,质量很好,这就意味着成本高,定价偏高,会购买的都是上班族。然而服装设计又偏向市场化,类同元素过多,没有特别精品出挑的设计,有财力购买的上班族,可能会更多地选择价格相对高一点、设计更独特的。
莫末此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那时为了迎合市场,积累资金,她不得不妥协,一直到现在,也没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转型。她的设计理念别具一格,常常跳脱古板严肃的思维,设计出独特个性的服装,然而这类型的服装却不被人接受,甚至被人灌以“奇葩”的名头,这在她入行早期,也就是热情最洋溢的时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后来她只能接受现实,把那些所谓的奇葩念头收起来,尘封设计稿,设计传统又迎合市场需求的服装。
服装设计没有出色点,品牌当然发展不起来。
现在时机到了,曝光率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正是转型的突破口,她可以大胆地发挥才能,放出她曾经的设计稿,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她对未来版图构想得非常美好,事实也如她所料,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可是,老天却不如她愿,甚至过分地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品质强加到她身上,对她施加新的考验。
作者有话要说:
emmm过了这一关,就走上人生巅峰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