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7(2 / 2)

加入书签

  花楼的姑娘们在前些日子里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如今对公主驸马满心钦佩,见他喝多了酒满嘴喷粪,气得直接将人赶出花楼,丢在路上。

  等夫妻俩踏着黄昏回家,酒醒了的郑大人欢天喜地地带着刚到的诏书又上门了。

  还是和前一日一样,诏书收了,搁置一旁并不理睬。

  于是一日拖过一日,拖得众人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将才经过突袭的沧州城彻彻底底恢复到从前最好的样子,汴都来的诏书,已经到了第六道。

  与此同时,赵幼苓也接到了谢老先生的信,说是韶王入狱,韶王府被封,要她赶紧回朝,想办法救出韶王。

  这一次,赵幼苓再没停留,呼延骓也将北境的事暂且交到了薛百户的手里。

  一是诏书从前面五道的言之无物,到了第六道的正式升任呼延骓为北境总督,认定他先前在沧州守城的功绩,命他回朝谢恩;二是谢老先生信中所提之事,叫夫妻俩无论如何放心不下。

  如今的薛百户,已被提拔成了指挥使,得知夫妻俩要回趟汴都,拍着胸脯保证会守好北境,若吐浑胆敢再来,必叫人有来无回。

  呼延骓将事情交代好后,当日便与赵幼苓踏上了回程的路。

  只来时慢行,回时快马加鞭,恨不能生出双翼,顷刻飞到汴都。

  郑大人欢喜不行,等上了路,见夫妻俩一路疾行,身边带的亲兵也像是脚下生了轮子,两日的行程并做一日般赶路,不满抱怨了几声。

  可再见被同时押解上路的唐总督一行人,他有怒不敢言,只愤愤地抱了从沧州寻来的妾,在马车里一路颠簸着跟上。

  离汴都越近,可用的消息便得到的越多。

  连胥九辞那边都开始不断有密信传来。

  是以,不等赵幼苓赶到汴都,夫妻俩已经将整件事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那六道天子急诏的确是真的。

  但下诏的并不是天子,而是如今把持朝政的太子。

  天子身体日渐孱弱,被皇后留在了坤明宫照顾。平日里就连贵妃,也不过只能五六日才见上一回。而太子也因此理所当然地监国了。

  关于韶王被抓一事,胥九辞写道:“韶王九女嫁吐浑王子,太子以此认定韶王与吐浑结为姻亲,并拿出了两地来往亲密的书信,以作韶王叛国罪证。”

第134章

  朝中风云莫测, 韶王父子已经被捕入狱, 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