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6(2 / 2)

加入书签

  “大人说笑了,老夫也是托十一娘的福,才能找到老夫这不成器的学生,也在戎迂安定下来。”谢先生回道。

  “话虽如此,可先生在戎迂,教了云雀儿很多。”胥九辞垂眸,手里的茶敬了敬。他这会说话声音轻柔,却不显得女气。

  分明是个太监,身上却并没有宫里那些太监大多有的脂粉气。虽然一开始在门口时,那副模样看着有些令人敬畏,但此刻看起来,就像是个说话温和的普通中年人。

  谢先生从前只听说过胥九辞这个名字,还是头一回见到真人。传闻中那个天子身前的红人,不见人间烟火气的胥公公,其实也是个内藏人情冷暖的父亲。

  “刘家在汴都有一旁支,和京城刘家的关系要拐上几道弯。想必早些年,汴都刘家的人还不曾见过小郎君。先生是打算带小郎君去投靠刘家,还是另外谋生?”胥九辞询问。

  刘拂坐在边上正一口一口吃着果子,闻声迟疑地看了一眼谢先生。

  他一心盼着回大胤,可回来了现实很快摆在眼前——刘家早已在京城城破的时候就全没了,他能活已经是万幸,回来是因为大胤是故土,至于回来后如何他一时茫然,不知该作何回答。

  胥九辞知道刘家的事,这让谢先生颇为意外,只是想到此人如今的身份,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刘家要是愿意接纳他,就回刘家,若是不愿,老夫自然是要带着这孩子在汴都谋生。谢柳的名声,当个教书先生,许还是能挣钱糊口的。”他说道。

  “谢先生大才,如今还是和当年一样,不愿再入仕吗?”胥九辞问道。

  赵幼苓端着茶盏的手一顿,下意识朝胥九辞看去。

  她那义父平日里凶名在外,可实则是个再好不过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有才学的大人向来客气。即便被人背地里骂了多年,只要不犯错事,他从来都不予理睬。

  知道他这是有意照顾谢先生,赵幼苓又安心了不少。

  谢先生沉默,良久才道:“老夫年岁已高,即便入仕又能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不如当个教书先生,送学子入仕。”

  说到入仕,胥九辞有意看了一眼刘拂。

  “小郎君要入仕?”胥九辞问。

  刘拂有些慌张,摆好手脚,老实道:“还未有功名,不敢想入仕为官。”

  胥九辞手一挥:“功名好得。”

  谢先生点了点头:“小子还未考过解试。”

  刘家出事前,刘拂年纪小,还没参加过解试,加上并不算是块读书的料子。谢先生对他一向是育人为主。

  现在,更希望他多少靠个功名,哪怕只是个举人,也好过当个白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