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爷说:“这辈子就去接他的时候照了这么一张。那时候你楚大爷刚退伍,腿瘸了,当不了兵了,他退伍回家之前,想去天安门看看,我去接他,俩人就去了一趟北京城,去了想着得留个念吧,就在天安门城楼之下拍了这个照片。”他说着把照片抽出来,看了看背面,背面还写着日期,“你看,一晃都四十多年了。”

  “郑开业,楚卫东……”肖遥念了一下那上头的字。

  “这么多年了,您和楚大爷都没出过山,不会觉得闷么?”

  “该走的都走过了,”郑大爷很豪迈地说,“你们可不要以为我们哪儿都没去过,我们俩还去过大西北呢,俩光棍汉,反正无牵无挂的,说走就走了,我蹬着三轮驮着他,哪儿没去过啊,也就后来再去哪都不方便了,年纪上来了嘛。而且这山里呆的久了,就不愿意出门见人了,习惯了以后,也挺好。你们知道我们这村子怎么来的不?”

  肖遥问说:“难道也有世外桃源的典故?”

  “听说明末清初,有人不愿意剃头留辫子,逃到这里来的,其中有些文化人,说这个就跟古代一个什么人说的世外桃源一样,就定居在这里。对我来说啊,这地方就是世外桃源,不跟世内的扯那么多,倒也乐得自由自在。”

  肖遥其实也喜欢过这样的生活,不过他是现代的年轻人,得给他一个手机,得有电,有网。

  外头的雪丝毫没有停的架势,手机信号都没有,周海权觉得他们俩在这里住一晚不要紧,但是得跟外头的人说一声。郑大爷就说:“你去那边山岗上试试,可能是天气不好的缘故,所以信号弱。”

  周海权就拿着手机出去了,肖遥烤着火炉子,看着他往远处山岗上走。郑大爷突然说:“小周人不错啊。”

  “是啊,”肖遥笑着说。

  “他每年都会来我们这里发一些过年的东西,粮油棉被,还有些生活用品,这么年轻有为的老总,还能记得跟我们老头子的约定年年来看我们,品性好。你跟他认识多久了?”

  “我跟他认识没多久,我是跟着艺术团下乡演出的,正好跟周总他们一块。”

  “我看你年纪不大。”

  “快二十一了。”

  “二十出头,真年轻。”郑大爷抽着烟,说,“年轻好啊,谈朋友了么?”

  不等肖遥回答,郑大爷就先笑了:“我问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没有,”肖遥笑着说,“我还年轻,不着急。”

  “周总比你大不少吧?”

  “也没大几岁,二十七八吧。”

  “大一点好,”郑大爷说,“男人大一点,懂得疼人,也懂得珍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