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8(1 / 2)

加入书签

说着,手在脖子上比了一下。

  淮阳王嫌弃地瞥了他一眼, 一边逗着笼子里的鸟,一边摇摇头道:“仲卿, 你好歹也是个文人,怎的行事如此莽撞粗俗?只是几只不懂得听话的小雀儿, 让他们开不了口或者只说该说的话就是,哪里需要折去他们的性命。”

  “属下明白了, 多谢王爷赐教!”被叫做“仲卿”的谋士按着淮阳王的话想了下, 恍然大悟,连声恭维道,“不愧是王爷, 属下等实在是望尘不及;能跟随王爷,真是属下之幸!”

  “行了,别给本王戴高帽。赶紧去把事办妥, 省得夜长梦多。”淮阳王话里含着笑意, 眼里却毫无笑意地催促说。

  众谋士忙拱手行礼:“是, 属下告退!”

  离开淮阳王府后, 他们凑在一起说了几句,随即各自分开,去办王爷交代之事。

  在京中西市繁闹之地, 福盈楼可谓是上京中人来来往往最多,鱼龙混杂之地;而进京赶考的进士们一般也都多聚于此。只是,因着议科举改制闹事,近日这里的文辩聚会比前些日子要冷清不少。

  岑珏却并未受那事影响,依旧每日都去福盈楼的文辩聚会,多半时候只是坐在那看会书,听旁人高谈阔论,争辩诗文或是文论,偶尔听得着实兴起,才会忍不住插上两句话。

  前一次文辩他站出来反驳另外几位进士的说辞,也是因为他们说得太过偏颇,才没忍住上前以文相辩,没想到险些捅了大篓子。虽说最后他没事,只有另两个带头的进士被大理寺抓走,但是回到了他们如今住的地方,他还是没敢跟爹娘说起此事,怕让他们担心,不让出门。

  所以如今,岑珏就更小心谨慎了,几乎从来不参与到文辩之中;希望这样能让上次自己出的风头早些平复过去。但是看起来,他的想法没能实现。

  “岑珏小公子,奴才是云府管家。您上次在文辩时的表现很是不一般,我家老爷非常赏识,想请您过府一叙。”眼前的来人手里拿着一份信帖,毕恭毕敬地送上,并说道。

  一心只想科举,为皇上效力,给自己在宫里头的姐姐做后盾的岑珏,对京中的势力早有了解,自然知道云府算是世家一方,势力根深蒂固。云家人仗着云左相,经常肆意妄为,皇上迟早会对世家动手,将之势力影响削弱到不会有损皇权的地步。

  既然他已经想好以后做个只忠于皇上的直臣,云府的示好相邀,他当然不会接受。

  于是,岑珏脸上露出一丝歉意,以恩师有令,科举未入前三甲,久不得进入朝堂、不得拜见任何一位朝中大臣为由,婉拒了云府管家,将未开封的信帖推了回去,然后略一颔首,径自回了居处。

  “不入三甲不入朝,好大的口气,当真是年少气盛!那就暂且先不必管他,日后受了挫,他就会明白怎么选择了。”原先的云侍郎,如今被贬在家的云家老二如说起自家不争气的晚辈一般语气宽和,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满是轻视讽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