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2 / 2)
“臣查到,此流言最初是从福盈楼的一场文辩传出来的,参与此次文辩为首的, 是杨之桓、岑珏、公孙锦、杜书卿等几人。以公孙锦和杜书卿二人为首的,便是此次闹事的祸首。臣已将二人带回审问,尚且还没有结果, 不知二人是否有受他人指使。”大理寺卿王远站出来回话道。
“加紧查明!京郊动乱一事, 既然未曾造成什么损害, 按律令处置就是, 不必再汇报与朕。”崇熙帝沉吟片刻吩咐道,然后又问了句,“可还有事启奏?”
他心里记挂着灵犀宫那边, 想着早些结束早朝,去看看太医是否做出了解药;要是没人再上奏,他就决定直接宣退朝的。但是偏偏又有兵部的奏折递了上来。
这头崇熙帝去上了早朝,另一头,聚在灵犀宫商议钻研了一昼夜的太医们,终于寻到了一个较为稳妥的解药方子;不过里头有几味药材比较难得。
福满记着皇上的吩咐赶紧跑去将药材取了来,担心不够用,太后也让许嬷嬷去自己的私库里取来了那些药材;清芽赶忙拿着药材去小厨房熬药。
半个时辰后,药煎好了;因为自家主子昏迷不醒,清芽费了半天劲,才让她喝下了药。
喝了药之后,太后等人都焦急地等着人醒过来;可是眼见着昭妃的脸色渐渐变好,人却始终没有醒来的意思。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是喝了解药了吗?”太后着急地问身后的沈院判,语气里带着怀疑和怒意,“难不成这解药不对?!”
一下朝听闻解药已经煎好且喂昭妃服用了的崇熙帝,一进宫门就听到了太后的这番质问,当即看向床榻的人,看到人依旧躺在那,没有睁眼的意思,顿时沉下脸。
皇上身上的威压还有太后的质问,叫两位院判和其他太医们有些顶不住,沈院判皱着眉头向前一步,对皇上请求再为昭妃把把脉,看看究竟是什么缘故,导致昭妃用了解药仍旧未醒。
“准了,若是昭妃出了什么事,你们脑袋上的那顶帽子还有你们的脑袋,都不用留着了!”崇熙帝不悦地斥道。
两位太医院院判忙膝行上前,轮流替昭妃请脉。二人诊完脉,低声交谈了几句,便转身回到皇上和太后跟前,回话道:
“启禀皇上和太后娘娘,昭妃娘娘的毒的确已经解了,身子也无大碍,胎像也很稳,微臣二人以为,应当是此毒留下的一点后遗症,以致娘娘没那么快能够醒来。大致午后,昭妃娘娘就能醒过来了。”
“不过娘娘这次虽解了毒,但还是伤到了元气。为了腹中皇嗣安好,也为了娘娘的身子,接下来两个月,昭妃娘娘最好不要下榻,需好好躺着养胎才是。”沈院判补充道。
听了两位太医院院判这般说,在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太后大喜道:“老天保佑,佛祖保佑,哀家这下可算放心了!”
她说完,又突然记起什么,对着清芽清如语带警告地叮嘱道,“午后你们记得提前备些清粥之类的,等昭妃醒了也好先用些。不懂什么合适,就听老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