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1 / 2)

加入书签

息,即日便从遥城启程。

  也算拖了林耳亲自跑航线的福,谢愚对航线一事更重视起来,要所有人在八月之前拿出最终的结果,议事处也从原本的五日两朝变成了三日两朝。

  这样一来,扬子介亲自掀翻的卷宗还得要自己一摞一摞整理回去,当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谭景明每天看着那姓杨叔侄的猪肝脸色,做梦都能给笑醒。

  “那个,谭、谭姑娘。”扬子介拿着一份案卷,磨磨蹭蹭到谭景明案边,“这份写了当地的风俗,也写了河道水流的情况,应该归到风水一类还是人情一类?”

  整理的习惯与方式是原来林耳与谭景明惯用的,扬子介与杨远不可能自己重新再立一个,所以有些拿不准该分哪类资料的时候,还得硬着头皮来问。

  谭景明头也不抬,“你瞧哪个写的详细一些就放到哪一类。”

  扬子介低低地哦了一声,小跑着将案卷堆在最上,抬脚要回到自己的案边,却脚底拐了个弯,又蹭到了谭景明身旁。

  “谭、谭姑娘……”

  谭景明打断他,“结巴是病,得治。”

  “不是!”扬子介涨红了脸,抬起头,“我只是想问,不就是规划一个水路,为何要整理风土人情这些东西?”

  谭景明抬起头,瞥见一旁的徐洵也听了手头的活儿,正假装不经意地听着。

  “你们不知道还跟着我干这么久?”谭景明笑了,“干嘛不早点问?”

  扬子介一张脸憋得红里透紫。

  “你知道,水路的开通是因为豫章一带山贼横行,陆路不易走的缘故,”谭景明道,“但水路相较于陆路又走得慢,况且山贼迟早有一天会被朝廷派军消灭,恢复陆路的通行。”

  扬子介迫不及待道,“那既然这样,王爷还费这么大劲开通水路作甚?”

  谭景明挑了唇角,“因为王爷今日费下的银子,待到水路开通以后,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众人都听愣了,徐洵在一旁想了想,接道,“莫不是因为绕过的这些村庄?”

  “正是,”谭景明道,“我们规划线路,要知道所经之地的农耕土地和人口,是为了估计当地百姓的富裕程度,知道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是为了估计当地人会买些什么,会卖些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