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9(2 / 2)

加入书签

  刘长石不知道,他的暗卫司跟明阳老道士已经交上手了。

  此时。刘长石在沉思一件事情。

  “我是不是应该派人,把爹娘接来了东屠国?”刘长石自问自答。他想如此做,可他又担心啊。

  到底从建业城往海边而来,那也是几百里的路途。

  这中间的变数太大了。特别是他猜测了,也是预感里觉得是太元帝要对付他。正因为如此,刘长石怕他派去势力太小。

  爹娘与家人不安全。

  这派去的势力太大,会打草惊蛇啊。

  那时候,从建业城往海边的路途,就是危险重重。特别是老弱妇嬬,这一路的行走,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唉……”

  一声叹息。

  刘长石为难了。

  刘长石自然是思念了家人,可他不能南归。

  刘长石如今的处境,他也明白,在一个关键的时刻。特别是东屠国太小了,到底他心里也是虚着的。

  战争之事,关乎了家国的命运。

  东屠国太小,承受的风险就很大。

  与新罗国的一战,若是胜利了,得到了新罗国的地盘。这东屠国壮大起来了,自然是到时候再接了家人不迟。

  那时候,有了底气的话。想来,总能给家人一份安宁。

  可如今?

  若是与新罗国的战争出现了意外呢?

  没有百战不败的将军。

  哪怕将军敢言万胜,绝对是假话。

  战争,七分的谋划,三分的天意。

  在结果没出来,是赢是输?是没有绝对的把握。当然,只不过是准备越多,胜算越大。

  就像是东屠国与新罗国的战争,刘长石谋划太久了。在他成为了东屠国的君王时,他已经有北望新罗之心。

  只是一直在忍耐,一直在布局。

  当然,战略嘛,是刘长石交予军机阁的翰林们,一一推演过的。这是集众人的智慧力量,布下的行事策略。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刘长石从来不觉得,他是天才。他只是一个幸运儿,得到了两分记忆。所以,他能行事之时,借助了后世的智慧与成果。

  不管是武器工坊,还是贸易与海捕,又或是钢铁与煤的利用,又或是热武器的推进。

  刘长石提供的,都是记忆里得到的知识。真正发挥了效果的不是他。而是那些在工作岗位,实实在在奋斗的人们。

  刘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