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抢功(1 / 2)

加入书签

【可是抗倭之路并不好走,嘉靖将大权交由严嵩,而严嵩此人一向奸诈,排除异己从来不留余力。同样是抗倭英雄,张经,他就是因严嵩而死。】

【正德十二年,张经为进士,初为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看,又是进士出身,另一个会打仗的传奇人物,怨不得大明的文臣都瞧不起武将。】

【我在细说戚少保之前,再一次提起这位张大人,那是因为,他是抗倭以来立下第一战功的人。张经张大人通过倭寇行踪,判断出倭寇有意入侵王江泾,因此早早部署,制定出分进合击的作战方略。一面让参将卢镗率军迫倭进入王江泾地域,防敌向杭州方向窜犯;又让参将汤克宽领水师由乍浦向嘉兴运动,寻敌作战;再亲督副总兵俞大猷驰赴苏州,南下平望,进行阻击。】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四千多倭寇自拓林上出发,张大人一步一步将倭寇诱入伏击圈,于五月初一,卢镗攻击倭寇前军,俞大猷追击于后,汤克宽率水师直插其中部。明军合力奋战。大败之,斩首1980余级。倭寇焚溺死者无数,余下皆逃。是为王江泾大捷。这一仗,打出了抗倭的气势,证明倭寇并非不可战胜的。可是,捷报传入北京,等待张大人的却是一条死路。】

【前面说过,自“壬寅宫变”后,嘉靖开始怠政,自此,严嵩专权。严嵩此人,专权达二十余年,为少傅,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大权在握。可就这样一个人,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己,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张经张大人之死,几乎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

【严嵩义子赵文华,为工部侍郎,以巡视东南防倭之名到了江南,毫不避讳的排除异己,对于不附和他的官员大将,一律想方设法打压,张经张大人正是其中之一。赵文华以数次催促张经张大人出战倭寇,张大人不予理会为由,竟然上折告张大人糜饷殃民,并且害怕敌人贻误战机。】

【嘉靖收到王江泾捷报,有意弄清始末,可是他却只问严嵩一人,严嵩肯定王江泾之战,功在赵文华与胡宗宪二人,道张经张大人养寇不战,直指张大人是冒功请赏。直到廷讯,张大人细说经过

,可惜,嘉靖却依然听信谗言,于十月冤杀张经张大人。张大人被杀,可见嘉靖一朝皇帝昏聩,朝政黑暗,竟叫无能之人揽功,有功之臣反被冤杀。更叫天下人寒心。自此,原本由张大人招募江、浙之兵再不听调遣,致使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抗倭之路,难吗?】

无尽的惋惜在于一叹,而听着的皇帝们啊,秦始皇黑着个脸道:“如此人才,倒是多给朕几个!”

对啊,看看沈悠细数下来大明有多少的人才了,怎么一个两个的感觉都没有物尽所用,要么是被冤杀,要么就是蒙冤受屈惨被弃用。他们不要,倒是给他送来几个。秦始皇正觉得手下缺人呢。

嘶,也不知道这大明朝怎么来的那么多人才!

嗯,对了,天幕是不是说过隋朝创科举取才之制?

“你们翻翻记录有没有科举这两个字?”秦始皇何许人也,心里有想法,便要证实。很快负责记录下沈悠所说内容的一干人,纷纷开始翻找出科举这两个字。

“陛下,有的。自隋之后,以科举取才,自此,寒门庶士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很快有人将相关内容找了出来,禀告于秦始皇。秦始皇命人取来,但看了看前后,并没有多余的解说。

秦始皇心中越发郁闷了,沈悠怎么这样呢,这么重要的内容,怎么就不能细说呢?

然而不管秦始皇怎么怨念,至今为止,沈悠并没有透露出科举更多的细节。

“注意着点,只要天幕说到关于科举的内容,一定要记下,一字都不能漏。”秦始皇叮嘱着,一干人应下。

明嘉靖时,此刻已经被押到刑场上的张经,望着已然要落下的大刀,心中何尝不是痛心悲凉。所有人都听到沈悠的话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当一回事,却是未必。

“大人,张大人冤枉,请以缓刑。”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天幕的出现是给了他们希望,连后世人都知道的冤屈,难道嘉靖帝要一意孤行吗?

底下民众却是更愿意相信沈悠的话,毕竟,如果不是上天显灵,又怎么会有如此示警。无论沈悠为什么会出现,从她出现那一刻起,就是为他们警醒,好让他们知道,这天底下有蒙冤受屈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