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2 / 2)

加入书签

  并且,对方直接点明了他的意图,还给了一个轻松的定性,让他准备的那些迂回试探都不再需要,最后,又把主动权交还给他。

  冯明阳踏实不少,但还是不敢直言相告。

  “在看书,遇到个问题想请教老师。A很受欢迎,有一天X给A发信息,‘出来见我,不然我就自杀’,A不认识X,就没理。第二天,A看到X自杀身亡的消息。请问老师,A应该有哪些情绪表现呢?”

  这不是个专业的问题,文灏也不是真要跟冯明阳探讨心理学应用,他已经得到了关键信息。

  “不同人遇到同一件事的反应是不同的,我们只能确定,A并没有错误,不需要刻意去弥补什么,或者自我惩罚。”

  冯明阳伸直的双腿一下收回来。他本打算先问个似模似样的问题,然后像闲聊一样地跟文老师讨论这个故事,但中间环节又被对方省掉了。文老师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前半句说了等于没说,后面却正好踩中他的心事。

  放在平时,这种仿佛被他人看穿的感觉有点恐怖,此时的冯明阳却少了一些挣扎,很想继续问下去。

  “X可能真是因为A自杀,或许当时A阻拦一下,X就不会自杀了。”

  “这种可能性很小。A不能也不需要为X的人生负责,X做出这种选择,证明他或她碰到了更大的问题,A就算能阻止这一次,也阻止不了下一次。”

  文灏用最快的速度打字,他知道那孩子在等他的回复。他已经基本猜到冯明阳遇到了什么。

  冯明阳脑中萦绕不去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自杀”,而不是“我是不是错了”,或者“我该怎么办”。这证明他其实明白自己的做法理论上没有问题,但他还是个心肠柔软的少年,陌生人把死亡摆在他面前,对他而言太过沉重。他会止不住去想,她为什么自杀,我的不理会是不是最后的诱因,如果我回应一下,给予一些援助,一个生命是不是就不会消亡。

  但对方的死已是事实,他希望知道她自杀的真正原因。如果与他无关,那么他可以把自己从内疚中拔出来;如果与他有关,他也要一个心理上的最后审判。

  这时候,他首先需要的是来自他人的肯定:是的,你没错,你不必为此背负枷锁。

  文灏猜对了,冯明阳心里的包袱轻了很多。

  事情要从一个多周前说起。冯明阳的微博是由经纪人打理的,只发一些宣传信息,但他一向自律,因此也有账号密码。那天他无聊登上了微博大号,点开了私信。作为当红明星,他的微博私信一天上千条都是有的,经纪人也不会逐条去看。但那么巧,他看到的其中一条就是“出来见我,不然我就自杀”,发信ID“雪十二”。

  他接受过如何应对粉丝的指导,自己也有经验,没放心上就略过了。然而第二天,他看到一条社会新闻:17岁女生小雪(化名)在学校跳楼自杀,疑因即将期末考试,压力太大。新闻报道将重心放在评论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上面,始终没说清楚她自杀的确切原因。冯明阳感到心慌。

  没有搜到更多信息,冯明阳点进雪十二的微博主页,上面公开的地址和小雪所在的城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