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9(2 / 2)

加入书签

  “寺中已派弟子在附近搜寻住在那间厢房中的两位香客, 若不出意外, 应当很快就会有消息。”从得到通传到现在,弘毅大师也已大致了解了情况, 寺中尚未受戒的三名弟子趁夜潜入香客的厢房,或是只为谋财,亦或是另有害命之意,但不管怎样,最后却是害人不成反而丧了性命,而原本住在那间厢房中的父子两人则消失无踪影,下落不明,死生不明。

  堂堂承恩寺,竟发生这等丑闻,弘毅大师想也知道明日消息一经传出,对承恩寺的声誉将会产生多么大的损害。

  “主持以为,他们三人是为谋财害命?”

  听到卫简这么一问,不仅弘毅大师,就连空林等人也深觉意外。

  “难道不是?”弘毅大师一头雾水:“可若不是为了钱财,又会有何理由让他们对无辜香客下歹手?”

  卫简习惯性地以手指轻叩桌面,悠悠道:“很多理由啊,譬如旧仇,或是……灭口。”

  空林倏地紧蹙起眉头,不甚苟同:“寺中每日迎来那么多香客,偏就遇上了旧仇,这也未免太过巧合。”

  卫简看了陶昂一眼,道:“有劳陶州判。”

  陶昂点了点头,解释道:“就火场的现场痕迹可以确定起火点是在屋外,由于扑灭还算及时,是以虽门窗烧毁严重,但厢房内并无太大毁坏,据现场情况显示,黑衣人进屋后是直接扑向床榻的,被子和床板上有明显的刀刺痕迹,但没有血痕,房内也没有被翻动的痕迹。而且,空林大师适才也看到了那三个黑衣人颈部的伤口,刀口平滑整齐狭细,明显是被人出其不意地一刀毙命。能做到这种程度,绝非寻常人。加之房内的香客毫无踪迹,种种显示,仇杀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州府捕快在第一时间封禁了火场,因而厢房内的具体情形旁人并不清楚,现下听陶州判详细说来,弘毅和空林两位大师的脸色顿时沉如凝水。

  “现下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那两名香客。另外——”卫简看向两位大师,面露无奈,道:“因南安王灵柩失踪一事尚无头绪,知府刘大人已是肝火大盛,现下又出了这等事,恐怕是要严查狠查,届时免不了要贵寺多予配合。”

  “大人言重,这次的责任本就在本寺,配合官府查明真相本就是应尽职责。”

  弘毅大师始终不曾推脱一言半句,也算是让卫简等人看到了大寺的担当。

  搜人迟迟没有消息传回,弘毅大师带着寺人先一步告辞,此时天边已经泛白。

  这桩命案着实疑窦重重,承恩寺的弟子入室行凶不成反被杀,受害人又同时极有可能是杀害这三名弟子的嫌疑人,且下落不明。另外,从三名死者的致命伤来看,凶手功夫了得。而承恩寺距离南安王扶灵队失踪地相距不过一个时辰的脚程,这其间是否会有联系……

  陶昂一边灌着浓茶,一边脑子飞速旋转着,凭多年从事刑名断案累积经验得来的直觉,他是越想越觉得心里发慌。如果这种心情形容给卫简听的话,卫简会告诉他,这叫细思恐极。

  陶州判被自己的想法弄得心神不宁,再看到卫简由始至终气定神闲分寸不乱,不由得由衷折服。难怪这位手里没有悬案,这定力就是自己所远不及的。

  察觉到陶昂忽然变了味道的眼神儿,卫简在心里偷乐。短短多半天接触下来,这位陶州判并非城府深沉之人,与捕头赵屹一样,尽忠职守,又不失为公为民的初心,这样的基层官吏若能多一些,实乃大虞之福,百姓之福。<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