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09节(1 / 2)

加入书签

朱雄英脑袋瞬间耷拉下来,幽怨的指着朱至道:“你有一半?”

是的,朱至身边的人捧着的可就一本而已,他手里三四本呢!

“我记在脑子里了,不像哥哥需要名单,地形。对了,上面有图标,各家的位置也标得清清楚楚,杨荣,你陪着太子爷好好的归置人。”朱至思来想去,以为应该给朱雄英安排个人。

杨荣,对了,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到北平,对北平事务了如指掌,他跟着朱雄英,只要将位置告诉朱雄英就成,别的也不需要他冲前头。

杨荣立刻出列,冲朱雄英作一揖。

朱雄英能不知道杨荣,这么一个敢在殿试上写出让女子参加科举的提议的人,可真是无所顾忌。

“希望我们能尽快把人安置好。”朱至指了后头浩浩荡荡的人,提醒朱雄英他们今天可有得忙,麻利迅速点把事情干完吧。

朱雄英同意,已然冲人喊道:“点到名的诸位大人和家眷且随孤来。”

同样,朱至那里也是。

当然,并不仅限于朱至和朱雄英,朱允炆、沈彬处和杨士奇各有分管。

他们就算不累,真以为奔波多日的文武百官们,他们就不辛苦,不想在第一时间回府休息?

不,要不是他们连自己的府邸都不知道在哪儿,他们早跑回家了。

是以,都赶紧领着家人,带上他们的行囊,迅速跟上负责安置他们的人。

那么大的北平城,自不可能把各家都安排得离皇城最近,从前就住在此处的人家,那也是断不可能把人弄走。

只能说,按照官员官职的高低,统一从皇城处,由近到远。

值得一说的是,这安置的道理,那是由百官为先,再到皇亲。

为这事,倒是有人想闹腾,可是,沈彬也罢,杨士奇也好,只道皆是朱至安排,若有不服之人,大可去寻朱至。

那,谁敢啊!

纵然他们这些皇亲是朱至的长辈,朱至揍过的叔叔和长辈在少数?

不想颜面尽失,最好就把嘴闭上,且等着。

但凡要是谁敢闹事,谁要争个前后,看看最后朱至敢不敢收拾他们。

当然,朱至也不傻,也不是没有跟各府提前说好,毕竟,长辈总是长辈,朱至也得顾忌他们的面子。

没有及时安置到位的长辈们,朱至也是让人准备了桌椅,配上点心茶水,让他们能够休息着,保证绝对不会让他们再累着。自然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百官明日可是要早朝的,皇亲家眷却是不用,孰当优,自分明。

因而,除了个别不讲理的人,旁的也明白这个道理,那就喝着茶,吃着点心,等着朱至他们安排吧。

百官们用最快速度安置好,值得一说的是,平日对朱至不错的人家,那热锅热灶等着,热水备下,待他们一进去,屋里那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只要把床铺好,那是立马能睡。

自然,有那终日挑朱至刺,不作为的人,不好意思,你们的家自己收拾吧。

这区别对待,眼下无人得知,事后泰定帝有所耳闻,便敲打朱至道:“不该如此。”

“有什么不该的。我不理会的可是那只会坐而论道,无功于家国天下者。真正做实事,却不能容于我以女子之身参与朝政的人,我可没有亏待。我没有单纯以一人之喜好对他们有所区别。想指责我之前,他们更应该反省自己,他们像样吗?”朱至何许人也,就算要教训人,那也不单纯只从喜好出发。

泰定帝本来是想让朱至悠着点,可一想,若没有对比,谁又能明白,朱至也不是对谁都好,一个个才能知道,朱至就算要对付人,也不是随便折腾人的。

“罢了。”既知朱至非以一己喜好而对付人,而是借此敲打,好让那些当官不作为的人三省吾身。泰定帝便绝口不提。

不过,迁都北平的第一个早朝,泰定帝在那太和殿前召见众臣。这就当大致一提,这北平称顺天府,而这北平城内的宫城,是为皇城,各宫的名字早在迁都之前都已经定下。什么乾清宫,坤宁宫等等。皇城分为外朝,内廷。前廷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是为皇帝日常居所,以及每日早朝之处。中和殿是皇帝日常接受朝拜时休息之处。保和殿是设宴之处。

大概有所分,具体细节到底各殿该怎么用,皇帝看着变。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泰定帝也觉得在没有搬家之前,有个大概安置即可,细节上,泰定帝住进去再说。

“陛下万安。”泰定帝居于上座,听着一阵阵山呼,一种天下尽在我的脚下,俯瞰天地的骄傲油然而生,泰定帝不自觉挺直背,下一刻,又清醒了过来。于天地而言,人有多渺小,难道他竟然忘了。骄傲,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赣州夏三叛乱,眼下如何?”是的,泰定帝如何也想不到,在他决定迁都后,江西再现万民起义。

这对泰定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有朝臣更是顺势提起,百民造反,迁都事宜可见不妥,不如不迁了吧。

泰定帝能听他们的话才有鬼。

迅速派人前往江西,命人平定叛乱。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迁都后的第一个早朝,泰定帝开口问起的竟然是叛乱一事是否处置好了。

本来山呼圣安的一干人都难掩惊讶的望向泰定帝,泰定帝反而微拧眉头继续问:“怎么,没有消息传来?”

“陛下多虑了,区区万人起义,我大明兵马骁勇善战,必能凯旋而归。”立刻有人上前拍起马屁来,且让泰定帝放宽心,他们大明一定会赢,也一定能赢的。

“哼,朕忧心的是乱不能平吗?朕想知道的更是,两季稻谷推广,粮食增产,为何江西再起叛乱?”泰定帝心里有数着,可不会随便被人忽悠了。

百姓若非食不能果腹,求生无门,断不可能起兵造反。

偏偏,在泰定帝认为一切都往好的情况发展时,却出现农民起义,如何不叫泰定帝不三思。

朱至也听说了这事,自然也是引以为诫,同时也在思考,因何而起叛乱。

这个问题不仅在朱至心里,何尝不是也在泰定帝心里,令泰定帝耿耿于怀。

“陛下若想知道其中原因,何不派人前去查查。”泰定帝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迁都第一天的早朝提起此事,可见在泰定帝心里,这事关系重大。如此,好说,那就派人前去查查。

“眼下还是平乱为重。”朱雄英拧起眉头如是提醒。

乱已起,如何迅速平乱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