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币制改革(二更合一)(1 / 2)
仲喜与季夏交接时候。天越来越热,人心也特别容易躁动。
这不,准南王刘安人还在长安扣着,都城寿春就赶在长安坊市分立开设之前,发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民闹。
刘安对此也很懵逼。
他现在埋头在新开设的军.火处"大展身手",对自己封地的事儿两眼一抹黑,还不如刘彻了解呢。
刘彻索性甩手找来了丞相。
丞相公孙弘的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自打上回被刘彻敲打,孙子公孙南一又被霍去病追着打屁股后他就再没什么心劲管事儿了。
公孙弘想要躺平,然而刘彻偏要他去查查,寿春那头到底怎么回事。
公孙老丞相亲自督办,手下的办事效率自然提高了。
没两日,公孙引么上报:“倒也并非什么大范围的动静。只是寿春边上有铜矿,今年浩南天灾又起,大旱之后年景不好,百姓们聚在一处,商量着夜里去盗铜矿矿山,被官府抓住闹了起来。”
这听起来规模不小啊,都算得上暴动了。
刘彻抬起眼皮觑一眼公孙弘:"你倒是心宽。淮南闹灾怎么不见上报?盗矿的百姓有多少人?"
公孙弘:“约莫数百人。”
至于天灾上报朝廷之事,大约与陛下您扣留准南王有点干系。不过,这话公孙弘没敢说,只用和善的昏花老眼瞅着皇帝陛下。
刘彻被丞相提醒着总算是想起来了。
他轻咳一声:“淮南干旱,先命刘安赈济灾民吧。朝廷连连征战,暂时也拨不出多余的银钱,便免了准南王封地今岁的朝觐聘享,叫他从军.火处出来,回封地先赈灾。”
公孙弘揖手:“陛下圣明。”
刘彻又道:“朕记得淮南水源众多,大部分都分布在寿安附近,此番大旱河水竟全都见底了么?”
提起这事儿,公孙弘可就有些心虚了。
先前陛下要在大汉推广那什么劳什子水车和高转简车,公孙弘与门下是投了反对票。而刘彻本人十分坚定,力排众议,选择先在长安试行推广。
没想到,这风车竟恰巧破了泾渭两河的春夏汛期倒灌农田一事,令长安今岁大丰收。
公孙弘心中知晓,这件事儿背后,最
大的功臣不过是个六岁的娃娃。那娃娃叫卫无忧,长安上层如今怕是都听说过。
而他公孙弘呢,因为阻拦了一手,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怕是要成为淮南子民的罪人了。
老丞相揖手跪地:“如陛下所言,寿春水源众多,但常采用的几条河水见了底,唯剩下低谷中两条河,难以取水灌溉。是老臣失职,若有高转筒车,或可解淮南燃眉之急。”
刘彻见公孙丞相面露衰败之色,反而没有说什么。他这个皇帝当的,总归是有些护短的,公孙弘是他自己一首选出来的丞相,他可以设立内外朝,去限制丞相的权力,但肯定是不允许旁人置喙的。
公孙弘他还得留在这位子上呢。
皇帝陛下做好决断,温和道: “此事非丞相一人之过,不必多言。当务之急是借着这次大旱,正好叫刘安回淮南推广水车。"
这几月来,在关中一带已经足够证实水车和高转筒车的实用性。公孙弘闻言,连连应是。
刘彻单手敲击着案几桌面,这才从善后工作转移到正事上。
“另外,封国内盗取铜矿事宜,朕已经不是头一次听说了。民间‘榆英钱’屡禁不止,丞相应当也比朕更清楚才是。长此以往,可知会有何后果?"
公孙弘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这件事可比水车严重多了。
他不想在任上横生枝节,只能大事化小劝谏: "陛下,郡国之内铸钱自由,本就自古有之……"
刘彻冷眼观他直到丞相自己噤了声,才笑道:“丞相是想说朕多虑了?”公孙弘摇头:“……”我没说,我没有。
“榆英钱横行,若只是小范围流入民间,造成劣币良币混掺,朕还不至于叫你公孙引人来亲自商议。”
朝讽两句,见老丞相终于不在耍花招玩心思,刘彻才淡然道:"霍光啊,你出来,跟丞相分析分析此事目前的状态。”
公孙弘:?
咋还在里头藏了个人?
少年奉车郎无奈,从侧室绕过屏风行来,向老丞相行了个标准的拜礼:"见过公孙丞相。"
公孙弘抽动着胡须,对霍光勉强露出笑容打个招呼,看向刘彻: "陛下,这是……"
刘彻单肘
支撑在书案上,好整以暇围观起来,竟是要霍光自己想办法。
好在霍光这孩子心思坚定,最突出的特长就是冷静理智地陪着长安高层演戏,皇帝陛下自然也不例外。
霍光: "让公孙丞相见笑了,下官是在准备陛下的出行事宜。"公孙弘:“……”
这小子可真能扯啊,你准备车驾准备到陛下的未央宫里头来了?
老丞相扯着嘴角,客套两句,察觉到面前少年绝非善茬。
听说这人还是霍去病远在河东的弟弟?没事干带来长安做什么,这长安城是越来越没法呆人了!
霍光解释完毕,就要回归到陛下先前所提起的正题上头。
私币这件事,在少年郎眼中可是十分危险的。
霍光严肃道: “丞相或许是忘记了,去岁,郡国各地诸侯王进京朝觐,聘享便有所短缺。细数之下,便是因为铸造的私币过于低劣,或是分量不足,或是混掺铁锌,且不止一处宗亲如此。”
霍光从怀中掏出一个手缝小本本: "陛下先前问起臣,臣答不上来,便去请教了大农令一番。此处为统计,各地王侯宗亲,竟无一人足额献上聘享,缺缴最多的当属中山王刘胜。”
霍光当着老丞相的面,上呈了破破烂烂小本本一枚。
刘彻呢,装模作样翻阅半晌,似乎想到什么,竟对这本子爱不释手,拿在手上也不还给霍光。
刘彻怒道:“聘享都敢缺斤少两,封地内铸币,朕只怕更是不如,长此以往,丞相你清精,各位宗亲攒下这么大一笔家财,意欲何为啊?”
自古钱粮兵马,哪一样都是敏感之事。
币制混乱,铸币失控,这些都免不得让人想起,那才平息没多少年的吴楚七国之乱。诛晁错,清君侧。
晁错腰斩于东市之痛,刘彻自从登上帝位,未曾敢忘。
殿中有片刻静谧。
公孙弘不敢应答,只慎重提醒道:"陛下,推恩令才坐稳没多久……"
若是真的大动干戈,少不得又是征战。
有卫青霍去病攘外,大司农的头发已经掉的很快了!若是再多打几仗,连他这个丞相都得跟着秃了。
刘彻似乎看透了公孙老儿在想什么,
突然轻笑了几声:“别急,能和平解决的事,朕绝不会大动干戈。”
公孙弘:“…”
您这话可没有半点说服力啊,陛下。
刘彻又道:“不过,这郡国的私自铸币权朕是决意拿回来了,就以这次的准南寿春暴动事件为由吧,请淮南王配合一番,给各家宗室王侯做个榜样。"
公孙弘:“……”不愧是老刘家出来的皇帝。
老丞相虽然老迈又怕事,但是该有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的。闻言很快就寻到了重点: "陛下收回铸币权,是要重铸新币?”“正有此意。”“那郡国之内的铜矿……”
“自然是每年规定了数额足量开采,由朝廷统一制成新币下发。”刘彻看了看霍光, 吩咐四喜:“桑弘羊到了吗?还有张汤呢?”
四喜: "陛下,桑侍中和张廷尉都在外头候着了。"“召进来吧。”
公孙弘一脸懵然,看着殿内先是多出霍光,如今又来了两位陛下近臣,且一人擅长钱粮之道,一人是闻名长安的酷吏,心中已然明白了。
陛下这是早就打算好了,请君入瓮呢。
接下来,皇帝陛下带着他的三位爱卿,全方位向老丞相解说了收回铸币权后,如何重铸新币三铢钱,如何铸造银锡制成的白金三品,如何禁止半两钱通行等等一系列问题。
公孙弘……公孙弘只好被架着,加入了陛下的"草台班子"。
上首的皇帝陛下可是相当满意。
不只是对币制的更改措施满意,更对搭起来的这个草台班子感到相当完美。
呵,不愧是朕!
这样,只需要卫青霍去病继续攘外,公孙弘辅佐治内(也不能给他太大权力),张汤这一手酷吏可以保证法度威严,而桑引A羊,自然就是雄心得以实现的钱袋子了。
刘彻威严道:“众爱卿,此番调整币制,就是需要尔等相互打配合,给朝廷减减负,也好为仲卿他们下一趟出征存些库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