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7(1 / 2)

加入书签

可“奇怪的人”就奇怪了。本来曾院长自杀之事,她以为可能是自己想多了,现在看来这其中必有猫腻!

  她连声问道:“您说什么?谁去借阅了日记?”

  张教授吓了一跳,连忙招呼来女儿:“来,你跟小宋说。”

  张弓与作为南博保管员的一天,从打卡开始。

  然后换上工作服,领取文物库房钥匙,开始查库。现在实行温湿度监控数字化,保证库房恒温恒湿。工作任务轻松很多,但物防技防,不如人防。

  张弓与和同事很认真的检查了一圈,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两人准备对即将入藏的文物进行清洗消毒。这批文物是市建施工时发现的,破碎严重,需要修复。

  刚走没几步,张弓与被领导叫住,说有人要来,安排张弓与陪同接待。

  张弓与见到来人的一刻,有点吃惊。博物馆日常接待的客人,除了政要外宾,就是考古所的研究员或者某大学教授之类。

  今天来访的客人,皮靴大衣带礼帽。一身打扮倒像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张弓与越看越可疑,打电话跟保卫处的同事和上级领导又核实了一遍,确定无误之后才将文物取出来。

  Lancinate将礼帽取下,放在桌边。

  这是一摞日记,就价值来说并不昂贵。以至于张弓与的同事无所事事的摸起手机。而张弓与则推了一下厚厚的眼镜,瞪着高度近视的眼睛,“虎视眈眈”的看着客人。心底打定主意,只有稍有不妥,立刻扑上去拯救文物。

  Lancinate小心的将日记本摊开,试图从上面找到蛛丝马迹。

  曾先生会将秘密埋在这里吗?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为了保护故宫文物,南京国民政府决定—— 南迁文物。并且在南京筹备中央博物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博物院。

  1937年七七事变后,文物又迁往四川。曾昭燏作为中博筹备处总干事同行。

  在西南,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以至于曾昭燏的日记,好巧不巧的正好遗矢了那部分。从泰州获取的那份大内档案来看,博洛攻破江阴城之后,那东西就被当做普通珍宝,运到北京上供天子,藏着大内宝库中。

  文物南迁之后,历经烽烟战火、时局变动,故宫珍宝留散三处。一是回到故宫,二是留在南博,三是随蒋/介石迁往台湾。

  Lancinate小心翻阅着日记,指尖慢慢滑过纸张。张弓与目不转睛的盯着,一眨不眨。接待室里隐隐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只有粗线条的同事,无聊的打了个哈欠。

  日记的内容详细而繁琐,Lancinate翻阅过遗失日记前后部分,发现并无任何蛛丝马迹。于是直接拿起了最后一本。

  “上午梁来,下午静卧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