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1章 镶蓝旗顶不住了(2 / 2)

加入书签

给所有的老百姓充当后盾,彻底锁死土地兼并那是痴心亡想。

一句话,崇祯不可能得罪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那么干是找死。

不让自由买卖土地,地主阶级肯定是不高兴,资产阶级也不会高兴,关键小老百姓也同样不会高兴,这不挡人财路么?

就说现在,村干部要是拦着不让拆迁,

你看那些村民高兴不高兴?敢拿刀跟你玩命!

所以崇祯不会干这种蠢事,顶多就是限定一部分土地。

朱慈烺的政治悟性确实很高,崇祯一说他就立刻反应过来了。

当下朱慈烺说道:“父皇是说,充抵给三十镇边军的这四百万亩官田禁止买卖?”

“不光是这四百万亩禁止买卖。”崇祯沉吟着说道,“将来第二批募兵退役之时,也要照此遵行,对了,这个说法也要改掉,说充抵不怎么好听,说恩赏!就说朝廷为了奖励为国家立有战功的有功将士,每人恩赏二十五亩恩田的购买额!”

“就是说,他们可以以每亩二两五钱的超低价,在限定州府购买二十五亩恩田。”

“这二十五亩恩田是朝廷的恩典、皇帝的恩赏,所以严禁买卖,因为买卖朝廷的恩典就是大不敬之罪,如有违者当收回恩田。”

稍稍一顿,又说道:“这一条需写入皇明祖训。”

不谋求全面禁止土地兼并,只谋求小范围禁止土地兼并,而且还有朝廷恩典以及皇明祖训的双重背书,崇祯相信这一条应该有机会长久的沿续下去。

然后像徐州这样的边镇弄二十个,大明就有了三百二十万府兵。

限止买卖的土地也不过八千万亩,占比大明朝的七亿亩耕地不过一成略多,应该还不至于招来各个土地利益集团的疯狂撕咬。

朱家后世子孙应该也不至于蠢到去挖这个根基。

这样一来,大明朝相当于就有了三百多万府兵,而且这些府兵的恩田所有权被以皇明祖训的名义锁住,永远都不会遭到兼并。

朱慈烺想了想又道:“真要是这样,这些边军的恩田确实不会再被人兼并,但是还有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两代之后人口多了,该怎么办?”

朱慈炯连连点头说:“对噢,两代之后没准已经繁衍到了上百丁,区区二十五亩恩田分拆成一百多户,每户不过二分地,也就养不起府兵了。”

崇祯说道:“那就强制性分家,只允许嫡长子继承恩田,至于其他的儿子,不能从老子那里继承哪怕一分恩田,想要养活自己,就只能自己出去闯,但是当朝廷有了新的征兵额度之时,可优先予以考虑。”

对于这点,崇祯显然也是有所考虑。

像朱慈炯说的两代之后繁衍到百丁,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肯定少之又少。

因为这是可计算的,二十五亩恩田可以保证优握的生活,但是要想过上三妻四妾的没羞没臊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充其量一妻一妾顶天了。

一妻一妾的话,能活下来十个子女最多了。

假设十个子女男女各半,也就是五个儿子。

这是特殊情形,通常也就是五六个子女,两三个儿子。

也就是说,二十年内会生出两倍的府兵,假设中兴初期退役了五十万募兵,二十年内就会生出一百万府兵,这就完全不是负担好吗?

因为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大明的扩张时期。

这一百万自幼从父辈那接受严格军事训练,而且不用给付一分饷银的府兵,将成为大明朝对外扩张的最坚实的武力后盾,简直是完美!

好嘛,崇祯甚至连二十年后的扩张都算计到。

想到这里,崇祯又说道:“打下新的疆域之后,又可以建立新的府兵镇台,这些新的府兵镇台不仅可以替大明守御边疆,遇到有大战之时,还可以为中央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府兵,如此一来数百年内我大明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父皇是说海外领地么?”朱慈炯的眼睛亮起来。

下意识的,朱慈炯低头看了一眼崇祯赏赐给他的腰刀。

当下朱慈炯说道:“父皇,有朝一日,儿臣要带着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府兵,去海外替大明朝开疆拓土,实现真真正正的万邦来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