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8. 王昭君:谢谢你们的喜欢 季驰光:我们……(1 / 2)

加入书签

王昭君抱着她的琵琶,愣愣的坐在原地。

同一时间,汉庭已经吵翻了天。

汉元帝早已去世,这个时候坐在皇位上的,是他的嫡子刘骜。

从收到王昭君的信件起,一大早,刘骜的脸色很难看,他手里拿着王昭君送来的信件,指挥着内侍把信念了一遍,然后轻轻咳了一声:“宁胡阏氏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大臣们面面相觑。

怎么看?

没看法呗?

公主都嫁出去三年了,孩子都生了,还想回来?

想什么好事呢?

王昭君的悲苦,落在政客们的眼中可不算什么。

嫁都嫁过去了,与其让王昭君回来,再封一个女子做公主,陪嫁上大批嫁妆,还不如把王昭君留在匈奴重复使用来得省钱省事呢。

再者,王昭君出身普通,她要是就这么留在匈奴也就算了,回来,那头上要敬的皇室成员就又多出一个,还得出钱给她修府邸……林林总总加起来,那可真是一点也不划算。

而且她还有个儿子,那个叫伊屠智伢师的男孩,传闻一出生就封了右日逐王,要是留在匈奴,对大汉的益处更多。

于是就有人站出来:“昭君公主为国忧民,当年主动为先帝分忧,自请和亲,想必如今也是愿意为陛下分忧的。”

虽然是个人都知道这所谓的自请水分有多大,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瞎编。

“昭君公主既然出塞,对匈奴的规矩想来也是知道的,这封书信,应该只是面上过不去,想叫陛下出面,名正言顺些罢。”

一群人心知肚明,但是还是要给这件事情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

又有几人附和。

都是一个意思——公主一定是脸皮薄不好意思,她那样大义凛然的女子,怎么可能会主动要回来呢?

总之,想回来?没门!

刘骜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那王昭君既然都嫁过去了,就安安分分呆在那里不好吗?

两国交涉可要费不少事情的。

“既然如此,”刘骜一锤定音,“起草敕令文书,尽早送去关外,命她务要从胡俗。国家大事,岂可儿戏?真是胡闹。”

刘骜和大臣们讨论完王昭君的事情,很快又转向了别的话题。

君臣们讨论了半天,总算把各类事情都理顺了。

刘骜下朝回到后宫,先去见了自己的母亲王政君。

“母亲。”

“皇帝来了?”王政君见到独子,脸上一下子就笑开了花,一迭声吩咐宫人们送金浆酒上来,“来,喝两口,你上朝也累着了,赶紧喝点甜酒松快松快。”

刘骜浅浅喝了一口就放下了,不太喜欢喝这个,总觉得太甜:“母亲,今日朝堂上出了件事情。”

王政君稀奇道:“哦?和后宫有关吗?”

刘骜鲜少和她说朝堂上的事情,除非是涉及后宫的。

刘骜问道:“母亲可还记得那位封为公主的掖庭宫女王昭君?”

王政君还真有印象:“自然是有的,那可真是个美人……怎么突然提到她了?”

“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没了,国书递到长安的时候,还有昭君公主的一封信。”

刘骜随意道。

“她想回来,可是公主归汉的事情哪里是这么简单的?儿子就给驳了……母亲和她没有什么交情吧?”

王政君摇头,那昭君公主此前就只是个小宫女,虽然生得好颜色,却也籍籍无名。她统管后宫,哪里会把目光放到王昭君这种小人物身上?也就是后来王昭君被封公主,她们两人有了些交集。

叫她说,那确实是个再好不过的女郎,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是和亲的好人选。

要是就这么留在草原上……

王政君本想开口,但看见儿子那疲惫厌倦的神色,又收回了到嘴边的话语。

罢了,左右也没什么交情,就不讨儿子的嫌吧。

皇帝在朝堂上和大臣应该是商量好了的,她非要凑上去说情,不仅皇帝朝令夕改不合适,还容易惹一身腥。

说到底,也就是王昭君的身份地位不高,要不然换了个贵族之家的女儿,只怕不等她家中长辈开口,刘骜就会直接应允。

于是王政君笑着应了,转而又催人去拿点心:“……皇帝都这么大人了,上朝这么疲累的事情,怎么也不知道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刘骜不耐烦的应了两声,转身就要走。

这个时候,天幕又出现了。

刘骜厌烦的皱眉,才出了宫殿门,转身又往回走。

王昭君惊讶:“怎么了?”

刘骜脸色不好:“那主播又来了……儿臣可不想出门就看到她那张脸。”

他对季驰光意见很大:“先前她讲说吕后之事,引得民间议论纷纷儿臣也不说什么了,偏偏又说什么西汉……周王朝分东周与西周,我大汉将来也要分论,一听就是亡国之言……自从她说了以后,朝堂上有不少老臣对儿臣的意见很大,民间也颇多议论。”

刘骜今年已经及冠,虽然喜好经书文学,行事谨慎,但是他如今登基不过三年,王家的外戚就已经有了独揽大权之势,外戚独大,皇帝旁观,如此实在不是长久之态。

再加上天幕又提到了西汉与东汉,又引得几位本就忧心的老臣更加忧愁——皇帝到底行不行啊?大汉的基业可别断在他这一代了。

这些事情加起来,刘骜对天幕的存在如鲠在喉,避之不及。

“也不知道这后世的女子今天要讲什么,”他随手拿起桌上的金浆一饮而尽,入口的时候才想起这甜腻的饮品一向不合他的口味,脸色不禁扭曲了一瞬,心里更不痛快,“哼,不过是些女子之见,也好意思拿出来说道。”

他这话叫母亲王政君听得极不痛快。

但又不想在儿子气头上火上浇油,只好沉默。

没想到,天幕一开口,说的就是他们今天讨论的事情。

“……年龄差距大也就算了,偏偏这年龄差距大带来的最直接的痛苦后果是王昭君青年丧夫。”

“年少守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之而来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西域的游牧民族大多保留着收继婚的制度,也就是父死子继,复株累继承的除了父亲的王位,还有他的财产,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女人。”

“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必须要按照匈奴的习俗嫁给她的继子,也就是呼韩邪的继承人复株累。”

【秀儿今天也很秀:可是,可是昭君是汉人不是匈奴人啊,昭君能接受这种制度吗?】

【珑夏:再婚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迫再婚,那个人还是自己儿子同父异母的亲哥哥。】

“匈奴收继婚的制度,王昭君当然不能接受。”

季驰光正色道。

“汉朝的大环境之下,女性并不排斥改嫁,但是也要看看那个人是谁。”

“或许复株累单于也是一位人才出众的单于,但是,他们的身份注定让王昭君无法接受。”

“于是,王昭君给汉朝寄了一封信,她想回家。”

“离开故土三年,她想回去。”

王昭君掀开营帐的帘子,走到帐篷外面。

她眼神热切的看着天幕。

新皇,新皇会答应吗?

她想回去,她是真的很想很想回去。

……

季驰光没有立刻往下说,而是犹豫了片刻,她是整场直播里唯一知道王昭君是真的能看到天幕的人,她不想击碎她的希望,但是她必须说,因为只有这样,汉成帝和他的臣子们才能知道,把王昭君扔在关外,将会让他们被后世唾骂。

让所有人知道王昭君在后世人心中的形象地位有多高,在民间舆论的发酵影响之下,他们才能够真正重视她的存在,才能尊重她的选择。

不论王昭君最后选择留在匈奴不成婚,还是回归汉家,季驰光都希望她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

所以,她最后还是开口了:“当初送昭君出塞的汉元帝已经去世,这个时候,大汉的主事人是汉成帝刘骜。”

“原来是骜儿,”刘骜的亲祖父汉宣帝刘病已才听了人名,就立刻放下了心,非常自信的对左右笑道,“骜儿那孩子,一定没问题,莫说如今是我大汉更强,即使是汉国处在弱势,朕也相信,骜儿一定会迎回这位姑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