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娱乐:名人专访4(1 / 2)

加入书签

孔子让自己冷静了一下, 问道:

“除了这些, 还有什么,一并说了吧。”

那可就太多了:

【《论语》之类的经义词句经常被人故意曲解,用来压迫旁人,尤其是女性。比如……】

主持人看着采访稿正准备一条条念出来, 忽然被孔夫子打断。

“来, 稿子发给老夫,老夫亲自采访采访那些曲解老夫话语的人。”

主持人:……

观众们:……

孔夫子很时髦啊, 学得真快。

主持人叹服,麻利地把文稿发了过去。很快, 夫子的天幕上就出现一行行段落清晰的文字。

他大致扫了一遍, 点点头:

“拉人吧。”

拉谁?

主持人有点拿不定注意,想了想干脆挑了个一个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腐儒出来。对方经常仗着有学问欺压乡亲, 让他上来社死一波应该可以。

很快,一个文弱书生出现在了直播分屏里。

这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除了邻里亲朋没人认识他,毕竟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酸秀才,连举人都考不上的那种。

但是这个秀才却很爱借用“圣人言论”为自己的恶劣行径开脱, 忽悠不识字的百姓们。

众人看了一眼他的头衔, 【清朝, 某城某村, 秀才钱某】,另附“秀才”一词的含义。

不过比起这人的身份,大家的关注点反而都在他脑袋上。

朱元璋感到匪夷所思:

“这什么鬼发型?也太丑了吧?!”

比元人的头发还丑,又是哪个朝代搞出来的?这群人是没有审美的吗?

朱棣从实用角度点评:

“这头皮都露出来了, 他们的头皮和咱的头皮不一样吗?夏天不怕晒, 冬天不怕凉?”

孔夫子也被这个头发搞得愣了一下。

不过他很尊重别人, 没有对此多说什么,而是直入正题:

“请问这位钱秀才,你的老师在教导你的时候,有告知过你[君子远庖厨]的意思其实是[有血气的东西你都不要去杀它,请君子们不要造杀孽],而非[读书人应该远离厨房,下厨都是女人该做的事情]吗?”1

钱秀才:……

上、上来就问这么刺激的吗?

这天底下最窒息的不是被当着所有人的面询问你书念得不好理解错了圣人之言,而是圣人亲自、当面、主动告诉你,你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什么是公开处刑的巅峰?这就是了。

最糟糕的是,他不仅自己受到了公开处刑,还连累了他的恩师。

钱秀才的老师此刻也在天幕后头冷汗直流,心里直呼完了完了。把学生教成这样,他还有什么脸面继续教导学子?

关键是这句话的正确含义,他虽然教过学生,但他们师生两个都没当回事。

反正现在大家都把“君子远庖厨”曲解成另一个意思,自己还能拿着这句话堵别人的嘴,光明正大不分摊家务。

傻子才到处去为它正名原意是什么呢。

钱秀才答不上来,不论他答什么都是自打脸,从此沦为同窗间的笑柄。可是不答又不行,圣人问话你敢不答?

所以钱秀才心一横,讷讷开口:

“老师是教过的,是弟子学艺不精,曲解了夫子的圣言。”

读书人之间最在乎尊师重道,他必须得把老师撇干净。而且不这么做的话,还会得罪老师和其他同窗,还不如只有他一个人倒霉。

孔夫子看透了什么,叹息着摇了摇头,到底没有追问。

他也没多说什么责怪的话,只是语重心长地教导道:

“若你家中富裕,有下人操持家务,那你不下厨也无妨。可倘若你家中清贫,却以这个借口不理俗物,眼睁睁看着父母妻儿操劳,岂非不孝不仁?读书先要修心啊!

钱秀才等一干腐儒被说得面红耳赤,半晌无法回话。

“主持人,换一位吧。”

孔夫子说道。

他认为一直与这位钱秀才对话,可能会让对方无地自容羞愤欲死。所以他见好就收,给对方留下了一些面子。

钱秀才大松一口气,千恩万谢地下播了。

很快,直播间分屏换上了另一位姓张的书生。

那书生发现自己被挑中了,当场白了脸。都不等孔子开口,主动认错起来。

“请夫子怪罪,学生不该拿[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打压妻子,学生知错了!”

咦?还有自爆的?

本来听得觉得无聊的众人顿时打起精神。

好多人光看字面理解,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听了书生的话,还疑惑呢,这话难道不是表面意思?

孔夫子却看着书生,眉头微皱。

这人并非是真心认识到了错误才上来道歉的,而是发现自己被拎出来当了典型,这才想着耍小聪明以退为进。

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那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这么理解圣人言论确实不对,但他理解的也没错啊,女人和孩子就是很难教养。

孔子收敛起笑容:

“既然你说自己错了,那你来向诸位解释解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结果张书生支支吾吾,根本解释不出来。

因为他只是单纯记得原意不是这个,却没有用心去记原意具体是什么。要是他能把这些全记清楚了,也不至于至今还没考上任何功名。

孔子摇头:

“送他下去吧,换一个人上来回答。”

张书生脸色涨红。

看热闹的百姓们这下算是看了个够。

往常高高在上的书生老爷们被圣贤说得一个个都羞愧得无地自容,真是狠狠替他们出了口恶气。

尤其是那些村子里有读书人、读书人还看不起他们泥腿子的。以前他们不懂那些道理,就觉得读书人确实高贵,如今一看,也不过如此,他们自己都行不端坐不正,凭什么瞧不起人?

下一个上来的是个迂腐书生。

人虽迂腐了点,却也正是因为他迂腐,才更能听得进去圣贤的教诲。所以这人一出现,立刻行了一个大礼,感谢夫子教导之恩。

孔子的眉头这才松开,赞许地点点头:

“你学问应该不错,来向诸位解答一下方才的问题吧。”

“是,夫子。”

书生回答得一板一眼: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意思是……”①

孔子觉得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借机给天幕前的百姓们教授一些人生道理。所以他渐渐压制住了之前的怒火,开始认真教学起来。

大部分时候上来的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各种歪曲经义的邪说一抓一大把。但是孔子并不嫌麻烦,一句句纠正了。

他发现,有些句子被后人曲解之后会拿来迫害旁人。比如之前第一局,受到迫害的就是读书人的长辈,而第二句,迫害的则是女子。

有些读书人靠读书突破阶级桎梏之后,良心真的丧失了许多。他们不会仅仅只打压女子,任何可以压榨的对象他们都会遭到打压,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比如士大夫打压武将、官员打压商贾。

……

“下一位,你来解释解释什么叫[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次被叫上来的是个顽固的老学究,一脸刻薄相。他端着严肃正经大家长的架子,平日里最爱的便是通过压迫子女获得身为家长的成就感。

受到他压迫最深的,要数他的女儿孙女。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他家中的女子没有一个有机会读书识字,还要努力修习所谓的“德行”,向外宣扬贤淑的美名,好为将来联姻嫁个金龟婿做准备。

突然被天幕拉

上来直面孔夫子,被问的还是这么一句话,老学究的脸热辣辣一片,不敢去看身边妻妾儿女的表情。

孔夫子阅人无数,哪里看不出他内心的小九九,语气便冷淡了许多。

“看来阁下平日里很爱曲解这句话。”

这句其实是明朝人陈继儒写的《安得长者言》,是一本家训,孔夫子没听过。但是看它出现在采访稿里,就知道这句也是被曲解了。

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意不可考。因为可以解释得通的说法太多了,作者本人却未曾解释过。2

有人觉得“便”是通假字,应该是“辩”,所以后半句的意思为“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表现”。3

也有人觉得“女子”指的是女性、女儿与男性、儿子,所以应该翻译成“对于子女来说,要么有才华,要么有德行”。4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没有一个正经解释是说女性不需要有才只要有德行就够了。

可惜,好好一本家训被外人拿去乱用,不知迫害了多少女性。

天幕前的老学究就是其中翘楚。

他张口结舌无法回答,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句话用错了。而是他认为自己没理解错,这句话可不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孔夫子非要说他理解错了,他身为儒生不能和夫子作对。要是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了夫子,明日就会有书生公开写诗文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被阁下曲解的想必不止是这一句,这里还有三纲五常,[夫为妻纲]是否也遭到了阁下的滥用?阁下平日里自认做好了表率吗?”

[夫为妻纲]的意思是要求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同时也要求丈夫为妻子作好表率。5

这是一个双向的要求,不过前者过于严苛,后者又经常被人给忽略。

孔子并不觉得妻子需要完全服从丈夫,所以他看完释义后补充了一句:

“妻子不必事事依从丈夫,丈夫也会犯错,三纲五常,有些过了。”

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用来巩固统治的,所以重点其实放在[君为臣纲]上头。它要求臣子绝对服从君上,也难怪会投了汉武帝的喜好。

老学究被孔夫子问得恼羞成怒,却不能开口叱骂,只能捂着脸恨恨地指责天幕不尊重人。

“老夫不想上这劳什子的直播!快关了这个东西!”

主持人满足了他,把他给踢了。

像这样的人,骂是骂不醒的。你跟他点出了错误,他也不会认。

不过这一次拉出来示众也不算是白忙活,至少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被当成典型批评了,社死就该在熟人跟前才最管用。

他日后若是再这么迫害家中女孩儿,族老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将这人请离直播间后,孔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老夫原本是因为竹简难以承载太多文字,才尽量精简语句。不成想因为这些,让后来人对老夫的话语有那么深的误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