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45节(2 / 2)
如今十月天气不冷不热,可南雁却想起了自己头一次见到孙时景,三月中旬天气还透着料峭凉意,孙时景裹着厚厚的军大衣。
从一开始他就不曾掩饰自己的病弱。
而这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也逐渐走远。
南雁轻叹了一声,叹息尽数散入校园之中,消失了踪迹。
她不知道孙时景会把这顿答谢宴安排在哪天,只不过到时候带着钱票过去就是了。
南雁也没多少时间休息,扩产的农药厂建设进入尾声,只是在一些运输设计上出现了纰漏。
事前考虑不周到,以至于现在需要多增加几个原材料运输环节。
这些环节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
南雁在跟任雪松算这笔经济账。
在错误已经造成后,如何尽可能的降低损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
任雪松独挑大梁的第一个项目,出现这种情况,内疚是不可避免的。
但持续的内疚并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任副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如果再建一个天桥,进行户外的运输,倒是可以节省人力,但是天桥建设的费用……”
他暂时还算不出来,倒是能把这些人力费用算上,按照十年来计算的话,那么这几个环节增加的工人所需要付出的生产代价是五万元。
如果进行天桥建设的话……
“怎么敢保证,工人的工资就一直是这个数呢?”
南雁的话让任雪松一时间愣怔。
过去这些年一直没有涨工资,所以他就按照现行的工资标准来算。
所以,不对吗?
“工资会有变化的,所以人工费用按照五万元来算并不合适,地上管道维护费用也不会低,那为什么不走地下呢?”
南雁的话让任雪松反应过来,是啊,为什么不走地下呢。
偌大的化肥厂,原本就有诸多地下管道,其实也不怕多这一道。
“只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还需要一些动力装置?”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目前沧城也好,省内也罢,机械厂怕是都提供不了这种动力装置。
“需要,这个倒不用担心,咱们可以跟东北那边的机械厂打听打听。”
东北那边也没什么好办法,但还是给任雪松推荐了一个去处。
去工业部那边,找负责航空的三机部去。
航空发动机啊。
国内的航空发动机研究起步晚,和欧美相比落后之处颇多,但是将这发动机用在工厂倒是没什么问题。
问题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任雪松打算亲自去一趟首都,只是家里头孩子忽然间病倒,他爱人刚巧出差并不在家中。
把病歪歪的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哪怕有邻居照顾也不放心。
南雁原本想着这是历练任副总的最好机会,不曾想出现这事,只好代劳去首都一趟。
这一趟去首都,倒是有了些其他收获。
中央进来在讨论开放国门的事情。
南雁保守的问了句,“是技术交流?”
和美国建交一周年,双方在政治立场上互不干扰,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倒是达成一些共识。
如今是一个蜜月期。
在大国关系的掌握上,老一辈的革命家可谓驾轻就熟。
曾经的一边倒政策如今成为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倒是捞了不少好处。
大事不糊涂,国家利益为重。
在这两个前提下,过去一年来展开的外交外贸活动都大幅度增加。
南雁大概觉得这个开放是自己理解的意思,但态度间还十分谨慎。
“不止,可能要吸引一些外资来咱们国内投资建厂。”
这是之前在商量建交时就谈到的问题。
远不止技术交流,还会涉及到经济、科技、文化,对了还有教育。
“估摸着明年会公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除了时间提前几年外,倒是和那会儿没什么区别。
但是国内现在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外国企业的入驻有好的一方面,带动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但这些行业很容易就会被外国企业灭掉。
其实有些行业灭掉倒也无所谓,国内不能造摩托车没问题,可以直接越过摩托车,搞小汽车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