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1 / 2)

加入书签

前取笔,蘸墨,落笔,横撇竖钩点,一气呵成一个行楷“寿”字便跃然纸上,大气又不失秀气,潇洒又不失规正。她这些日子练了这许久的字可不是白练的。

  宫女们将写好的字送上去给太后观瞻,秦湘在一旁撇了撇嘴。

  张太后瞧了半晌,末了道:“好字!”

  一旁有懂行的道:“瞧着竟有几分‘书圣’王羲之的风骨。”

  “民女书法丹青皆由母亲所教,母亲当年临摹的正是王右军大人的字。承蒙太后欣赏,民女不胜欣喜。”苏虞叩谢。

  秦湘不高兴了,开始挑刺儿:“皇祖母七十大寿,你的寿礼就是这么一张自个儿写的字?”

  苏虞接话:“自然不是。”

  她转头接过蝉衣手里的红木匣子,将之递给小宦官示意他呈上去,接着道:“民女偶闻太后礼佛,便抄了几卷佛经送给太后作为寿礼,聊表心意。”

  宦官捧着匣子走至高台,在张太后的示意下打开匣子,里头是满满一匣子手抄的佛经。张太后拿了一卷出来翻看。字迹清秀工整,倒比她宫里的那几卷皇帝特意搜罗来的瞧着还赏心悦目些。

  张太后把佛经放回匣子,嘴角轻勾:“你有心了。”

  苏虞俯首:“太后喜欢便好。”

  “下去吧。”

  “是。”苏虞做恭敬状退下,眼角余光里察觉到赵皇后正盯着她看。

  她心里冷笑。莫不是把她划进了太子侧妃的备选人?她可不会与人为妾,更何况是太子那个纨绔。也就只有苏瑶会做着嫁给他熬成太子妃,乃至成为皇后凤临天下的美梦。他秦洋自己的储君之位都坐不稳当。

  苏虞退下来坐定,一面剥葡萄一面不动声色地目光掠过席上一众人等。

  上首病气沉沉的赵皇后,紧接着便是崔贵妃,崔画屏身旁是十岁的五皇子楚王秦涣,还有八岁的六公主秦溪,再往后便是一众外命妇。

  对面则是太子打头,太子妃未出席,后面就是晋王秦汜,赵王秦泽。

  那两人正端着酒樽交头接耳,不知在说些什么。

  觥筹交错,倒是尽兴。

  苏虞收回目光,这才发现她开了个头,后头献寿礼的纷至沓来,各色奇珍异宝惊艳一众人的目光。

  她心里悄悄叹口气,从这里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要彻底与前世分道扬镳。

  今儿晚上没有再如前世那般接下四公主挑衅,没有舞那出《十面埋伏》,嘉元帝也就没有由头强行纳她进宫了。

  她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住了近二十年,当真是再也不想踏足了。

  苏虞心里唏嘘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