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侯夫人与杀猪刀 第114节(1 / 2)

加入书签

贺敬元郑重对着陶太傅一揖:“故人遗孤,敬元便在此托付与太傅了。”

陶太傅叹了口气:“一个小子,一个闺女,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前尘皆已作古,当年那些事发生的时候,两个闺女都还没出生,又关她们何事,无论如何,老夫都会护她们周全的。”

贺敬元又是深深一揖。

陶太傅道:“九衡那边,且先瞒着他。”

贺敬元忧心道:“就怕纸,终究是包不住火。”

陶太傅拍了拍他的肩:“敬元呐敬元,你还是不够了解你家丞相。你当真以为,他是十几年后才查到孟叔远的女儿女婿在你的庇护下,躲在清平县?”

贺敬元怔住。

陶太傅负手望着远山与天际交接处道:“当年的事,或许并非你想的那般。你我都知晓孟叔远的为人,他是万万做不出那等不分轻重之事的。奈何锦州城破后他便自刎于帐中,身边重将也在后来的战役中死伤殆尽,再无从得知当年的真相。可若说是魏严一手策划的这一切,孟叔远后人手中还握着他构陷的证据,只怕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能放过一人,又岂会放任对方远逃至边陲之地,偷生十余载?”

贺敬元苦笑道:“当年祁林兄带着孟将军独女寻到我,便同我说,丞相给他的指令是杀孟将军独女。他下不去手,这才伪造了自己和孟将军独女坠崖而亡的假象。若如太傅所言,丞相一开始就有意留他们一条活路,为何后来又命我手刃昔日袍泽弟兄,几次三番派死士前去樊家找那东西?”

若有老将在场,便该知晓贺敬元口中的“祁林”,乃是魏府家将魏祁林。

魏祁林原先并不姓魏,也没有名字,只是魏家买回去当死士训练的一个仆役,因他天生巨力,在习武上又颇有天赋,才被魏家当家将培养。

魏严手中本是一点兵权都没有的,全靠贺敬元和魏祁林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才渐渐也有了声望。

后来魏严嫁妹给谢临山,魏家同谢家的来往愈发密切,魏祁林还去谢临山麾下做过事,得了谢临山麾下老将孟叔远的赏识,因孟老将军只有一独女,入赘与了孟家。

这魏祁林,便是后来的樊二牛。

贺敬元一直害怕的,就是魏祁林当了那柄刀,成了让孟老将军延误运粮的推手。

奈何关于当年锦州的事,魏祁林告诉他的甚少,二人十来年里,除了魏祁林主动找上门求他那次,甚至没再碰过面,就是为了避免让魏严发现端倪。

他沉沉叹息一声:“若是当初他把那些东西交与我时,我打开看了,如今倒也不必这般猜疑不定。”

可要是那时候就看了,他除非直接反了魏严,否则也保不住樊长玉姐妹二人。

陶太傅宽慰道:“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且再看看吧,老夫出山,便是担心有心人借着当年锦州一战,拿九衡当刀使。临山的死,终究是那孩子心上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我怕他着了别人的道。”

贺敬元自问对当下的局势看得也足够透彻,只是心中依然疑团密布,他道:“贺某愚钝,民间传出关于锦州一战的疑点时,矛头就是直指丞相的,太傅的意思是说,有人在想引侯爷与丞相鹬蚌相争?”

陶太傅道:“我同魏严算不上深交,这些年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对他皆是骂声一片,也许当真是在那个位置上坐久了,便迷了心窍。但诚如你所言,再往前走十几年,他对大胤的社稷,也称得上兢兢业业。当年让我收九衡做学生,也是托了南山书院的夫子,打着谢临山的旗号拐着弯地劝说我,瞧着倒是怕我因同他不对付,不肯收九衡这个学生。”

陶太傅便是师出南山书院。

贺敬元未料到魏严竟为谢征谋划至此,他从前也算得上是魏严心腹,偶然见过几次魏严同谢征的相处,魏严对这个外甥从来都是不假辞色。

便是谢征战功赫赫,得了嘉奖,他也会先训斥几句,再不痛不痒地夸赞几句。

整个丞相府都知道,魏严不喜欢谢征这个外甥,可背地里却大手笔地替谢征请陶太傅来教他,魏宣作为魏严亲子,怕是也没这番待遇。

一时间,贺敬元心中更疑惑了。

他道:“丞相欲在崇州战场上治侯爷于死地,也是事实。”

陶太傅一双苍老的眸子眯了起来,眸光锐不可当,他道:“当年锦州一案,肯定是与魏严有关的,只是其中兴许还有什么隐情,才让他这般反复无常。我亲自进京去见他一趟,在我回来之前,你先别告诉九衡关于孟家的事。”

他顿了顿,又道:“李家那边查到了不少东西,怕是也会有动作,我那闺女磨砺得也差不多了,让她上战场多挣几个军功去。若是被李家搅了局,让那臭小子提前知晓了此事,她身边有人可用,我也不必替她忧心。”

贺敬元只觉一团乱麻的思绪终于被理出了个线头,连忙答好。

-

京城。

早朝后,文武大臣们陆陆续续从金銮殿内走出,以魏严和李太傅为首的官员们簇拥着各走一边。

魏严从汉白玉石阶上走下时,同龙雕阻隔的汉白玉石阶另一头走下来的李太傅碰了个正着。

二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这一打照面,一人刚强威仪,一人随和亲切。

对视片刻后,李太傅率先向魏严拱了拱手:“魏丞相。”

他身形干瘦,须发皆白,看起来比魏严年长了许多,只是那份随和却又不如陶太傅通达,因此哪怕瞧着让人觉着易亲近,却又难以真正亲近起来。

魏严只虚虚抬手,回了一句:“李太傅。”

他架空皇权十余载,身上那股威严,不输帝王。

李太傅笑呵呵道:“西北战局上,反贼叫武安侯和贺将军分头牵制,如今已无还手之力,陛下龙颜大悦,想来捷报不日便会送回京城了,李某,提前贺喜丞相了。”

魏严面上瞧不出丝毫情绪起伏,只道:“国之大事,同喜。”

二人这场交锋,到此便已至尾声。

不管如今朝堂局势如何,天下人对魏严骂声多少,但他的确是大胤官场上的第一人,他直接越过李太傅,猩红的官袍广袖盈风,步履从容步下下一段汉白玉石阶,也无人敢说一句不是。

一直到魏严走远了,李太傅身后的官员们才敢愤愤出声:“他魏严未免太过狂妄了些!这大胤皇室,如今可还姓齐!”

李太傅淡淡扫了说话的人一眼:“守义,休得胡言!”

嗓音不大,甚至不见动怒,却吓得那名官员赶紧躬身作揖,连声道:“是下官失言……”

李太傅没再说什么,和身边的其他官员一道远去了,那名官员才胆战心惊地往身后的金銮殿看了一眼,抬起袖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李家三代都已入仕,除了李太傅这个和魏严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远去西北的李怀安,李太傅还有几个儿子也在朝中做事,但眼下唯一还留在京中的,便只剩大儿子,也是李怀安之父。

李太傅父子二人坐上归家的马车后,其长子李远亭便道:“父亲,武安侯不攻崇州,转围康城去了,想来是看出咱们欲夺崇州战功,故意置身事外。但今日早朝上,陛下对武安侯却仍赞赏有加,言语之间,似有要将长公主下嫁之意。魏严还没倒,但陛下已开始忌惮咱们李家了。”

李太傅闭目问:“皇后那边怎么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