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2(2 / 2)

加入书签

  姚青竹弄不清楚大嫂为什么突然这么安排,眼下日子不是挺好的吗?

  不过她如今跟茂林一样,对大嫂言听计从惯了,反正大嫂不会平白无故这么安排。不过姚青竹又想到别出去了,是不是家里缺钱了?毕竟,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

  “大嫂,你要是不让我买菜,那我每个月就该给家里交点伙食费,咱们一家子都靠工资吃饭,长期这么下去总不行。”

  田大花想了想说:“要不然,你每个月就交一点吧,你工资是42块5,你跟小东东娘儿俩,交20块钱,往后家里的粮食肉菜,都由我去买。”

  姚青竹虽然觉得大嫂今天有些怪,不过也没多问,以他们家的生活水平,一个月交20块钱,已经很少了,反正她们娘儿俩这几年日子都是大嫂安排。

  田大花想着,他们家的副食品供应相对宽松一些,比城里普通工人和居民要好一些,干脆,往后能买到的副食、南瓜青菜之类就尽量买,这时节南瓜红薯都可以当饭吃。

  这样多吃瓜菜副食,每个月的粮食供应额度,能买都少就买多少,把粮食省下来。

  于是悄悄的,田大花开始攒粮食。

  工人的粮油,像田大花和姚青竹,包括姜守良,每个月供应量都是44斤,这是指粮票,石头和福妞按中学生的配额供应,每个月是32斤,小东东这样的小儿童供应18斤,老奶奶的供应则是28.5斤。家里有个特殊人物姜茂松,他把粮油关系放到家里以后,每个月的供应证是52斤,还可以多买细粮,他的副食供应眼下还没限量。

  于是田大花每个月都按供应量的上限买,趁着眼下还宽松,能买到的就尽量买。买白米、细粮的话,一斤粮票只能买一斤,可是买杂粮、红薯干、玉米粉,最多却能买一斤二两,于是她就尽量多买些杂粮。

  这一个秋冬,一家人的伙食就有了些变化,以各种瓜菜和杂粮粥为主。今天南瓜小米粥,明天红薯青菜粥,花样多一些,一家人也没察觉什么变化,还都挺爱吃的。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二三月,各地方日子就起了变化。田大花清明节再回老家上坟,三婶就跟她说,食堂里如今开始吃红薯叶子了。

  “去年秋天,红薯秧丢在田里没人要,那些小的红薯也丢在田里,说太小了不要了,现在青黄不接没吃的了,又把田里的红薯秧拉回来,打红薯叶,放一些杂和面、豆饼进去煮着吃,冻了一冬天的烂红薯也捡回来吃了,大人还好,小孩子都饿的脖子细长。”

  田大花默然无语。

  “你四叔,悄悄组织村民上山打猎、挖野菜。”三婶说,“这个不能张扬出去,瞒着公社那些人,省的又说咱们给人民公社脸上抹黑。咱们祖辈靠山吃山,总归饿不死人的。”

  田大花心说,还好,靠山吃山。<br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