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华娱1997 第452节(1 / 2)

加入书签

要不是时代不同, 流行歌曲的影响力较之世纪初有着大幅下滑,以及歌手加成的原因, 曹轩相信《平凡之路》这首歌也会成为称霸全年的王炸。

而如今,有曹轩几年积累的口碑人气在这放着,只要歌曲质量没问题, 他就绝对能把这首歌带火,与小周《七里香》掰掰腕子。

………

京城,卓越音像店

近两年华语乐坛很红火, 但传统唱片行业却越来越不景气。

尤其是网络歌曲的盛行和彩铃时代的来临,更是让唱片公司转移了事业重心。

举个例子,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登陆彩铃后,短短一段时间就达到600万+下载量,累计收益达到1200万人民币。

而传统唱片业,有几张专辑能达到这个收益率,更别说背后付出的精力。

累死累活整出一张专辑,各方渠道环节不敢出错,还不一定能赚钱,随便弄一首爆款口水歌,万一火了,就是千万级的收益。

不管是投入的精力、时间、成本,还有后续的回报率,网络歌曲和彩铃都“完爆”传统唱片。

资本都是逐利的,

大公司还好说,他们知道这种风气不会长,懂得才是乐坛主流,即便会分出一部分精力,但仍然会保持歌手的发片量。

但是中小型音乐公司恐怕就没这个耐性,以及“任性”的资本。

不管彩铃还有网络歌曲是不是所谓的一阵风的快钱,先赚了再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唱片行业肯定要受到极大的冲击。

虽然现在唱片业基础盘子还在,但开音像店的老徐,已经能从种种细节中感受到,这个行业正在快速的下滑。

原本连出租业务都没有开的老徐,如今为了店里的流水,也被迫向现实低头。

这个之前纯粹的【音像店】,现在不但可以出租音乐、影视碟片,后来还引入了漫画和网络等书籍。

最近儿子也大了,许多事情可以筹备,而日渐衰落的生意让老徐极为焦虑,甚至在犹豫要不要允许那帮卖yellow盘在店里散货……

近一年以来,老徐的脸天天耷拉着,仿佛人家欠他2000块钱一样。

只有少数时候,那些顶流歌手专辑上线,带动了生意,才能让他的脸色转阴为晴。

然而今天,老徐的脸都不能算是晴了,而且炎炎酷暑,望着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老徐直接笑开了花。

“还特么得是曹轩,他这要是月月发两张专辑,明年就能给儿子买房了。”

隔壁店是卖杂货的,今年刚开,看到老徐店里源源不断的客人,忍不住好奇凑了过来。

“徐哥,今天赚大了吧,好家伙,这么多人买碟。”

“这算啥。”

今天生意好,老徐心情也畅快,一边客人结账,一边同邻店老板吹牛逼。

“现在都在网上听歌,随时随地可以听歌,而且还可以网上订专辑,来店里抢专辑的也少了。

早两年互联网还没那么火,想听歌就得来买新专辑,那场面才叫厉害呢。

我记得2000年曹轩最牛的时候,门口的长队从我店里排到对面,那一天卖得专辑超过四位数,我嗓子都哑了。”

老徐一脸忆往昔美好岁月的唏嘘,那时候是唱片专辑卖的最火的时候。

尤其是曹轩的专辑,他们这些音像店都得提前半个月去订货,还不一定能抢到,老徐就记得有一次和同行抢货,差点打起来。

那时候,新专辑都是几百几百的进货,200张以下的,人家渠道商都不想搭理你,很多大店都是1000~2000张起步。

量虽然多,但根本不愁卖,新专辑到手就是钱,许多时候为了货量,甚至要限购,最后几张甚至悄悄加到几十倍卖。

老徐印象里,他就碰上一个土大款,500块钱买下一张《繁星璀璨》,那是他单张专辑卖的最高的一张,乐得带全家去便宜坊吃了顿烤鸭。

这两年,小周、孙燕孜、蔡衣林他们的专辑销量也不错,但始终没有让老徐感受到当初曹轩那时候的疯狂。

而今天大量的新客人涌入,虽然还是不能和前两年比,但多少有那么几分影子了,让老徐愈发感慨。

“我跟你说老张,甭看网上吹的巴拉巴拉的什么新老天王。

我老徐别的不管,就看歌手的销量,就这方面,那帮台省人且和曹轩差着档次呢。

什么时候谁能卖过曹轩,我老徐第一个站出来撑他,卖不过,那就老实消停待着,这华语乐坛还特么没到变天的时候呢。”

老徐的话引起了店内不少客人的赞同,这这两天曹轩发售新专辑,出入音像店最多的就是他的粉丝歌迷。

听到老徐的话,自然心生好感,甚至还有特别多买了几张曹轩的老专辑,照顾老徐生意。

“徐叔,还有曹轩新专辑吗?”

忙着干活吹牛的老徐,听到熟悉的清脆呼声,回头一看,乐了。

“小雨来了,放心,我都给你留好了。”

来者是已经升入高三,并开始向大学冲击的萧雨。

时过数年,她早就不是当初和闺蜜一起趴在桌子上傻傻抄歌词的小姑娘,但仍然是曹轩的铁杆粉丝。

高三繁忙学习生活中,仍然不时抽空关注一下偶像。

从曹轩98年第一张专辑,萧雨就一直在老徐这里买专辑。

有一段时间,萧雨更是做起了在同学间倒卖专辑的小生意,平时都从老徐这拿货,两人也混成了熟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