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华娱1997 第260节(1 / 2)

加入书签

有深度,有励志,歌词和旋律都很正能量,十分符合曹轩的要求。

第二首《natural》。

梦龙乐队代表作,中文名《天赋异禀》或《天性如此》。

曲风及其激扬炸裂,充满了爆炸式的魅力,被誉为核爆神曲。

歌词很现实,但也不失励志,即便这个世界弱肉强食,我们仍然不断的往上爬,身处黑暗,点燃光亮。

曹轩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歌词野心勃勃,充满了霸气,他觉得这样的歌词挺容易引起年轻人共鸣。

如果上一首的《numb》更偏主流价值观,那么这首《natural》相对偏激,但更容易吸引死忠歌迷。

第三首《you're beautiful》。

英国歌手詹姆斯布朗特演唱的成名作,中文名《美丽的你》。

这是一首忧郁情歌,带点小清新和浪漫,又有一种而不得的悲伤和冰冷,听着非常有感觉。

这首歌是2005年出,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大音乐排行榜疯狂屠榜,同年杀进美国公告牌,拿下公告牌单曲百强榜冠军。

詹姆斯布朗特,也凭借此曲拿下2007年格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新人、年度唱片、年度歌曲、最佳流行专辑等多项重要奖项。

虽然没有最终获奖,但也可见这首歌的影响力了。

其实在最早之前,曹轩计划第一张ep全部出摇滚,后来觉得容易被定型为摇滚歌手,所以又专门换了一首抒情流行。

他本来是想薅阿黛尔的歌,但是后来觉得距离阿黛尔出道时间还长,还是先薅排在前面的歌,否则错过就可惜了。

三首歌都是全球流行的经典,除了第二首《natural》,剩下两首都拿过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的冠军,而《natural》排名也不低,都是堪称王炸级的歌曲。

这里要介绍一下公告牌,在美国乐坛最权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也是国际乐坛最具含金量的排行榜。

公告牌在英语系国家,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对其他语系的国家也有广泛影响。

公告牌榜单不少,最权威的是两个——【公告牌单曲百强榜】和【公告牌专辑二百强榜】。

前者是统计歌曲排名,根据电台点播+销量统计结合计算,比例差不多五五开。

后期还有流媒体和下载数据,但现在基本还是以电台和销量为主。

后者就是计算专辑销量,和日本的公信榜差不多,谁卖的多谁就排名高。

两个榜单每周公开一次,登顶者就是公告牌冠军单曲/专辑。

当然,除了周榜,还有个年榜,不过计算更复杂,不一定按照销量和点播来计算,也不对外公布数据,所以很多人认,很多人不认。

而在两个榜单里,公告牌专辑二百强因为只计算纯销量,相对可能更容易数据造假。

所以公告牌最权威的还是【公告牌单曲百强榜】,被业内和外界最为认可。

所有的流行歌手都以自己的作品登录公告牌单曲百强榜为荣,顶尖歌手甚至以有多少首冠军歌曲+夺冠多少周为重要数据统计。

美国乐坛有个说法,只要你的歌曲能够进入公告牌前四十名,就可以退休了。

这说明只要能进入公告牌前五十,就证明你的歌火了,根据美国的版税法,只要用你的歌,就得付钱,完全可以躺在家里数票票。

这当然是一个相对夸张的说法,但也可以证明公告牌的厉害。

不过公告牌冠军很难拿,尤其是对亚洲歌手来说,后世鸟叔《江南style》红透半边天,最高时也是排名在第二。

防弹少年团倒是登顶了,但是有一说一,公告牌后期流媒体的属性比重越来越强,互联网将全球紧紧联系在一起。

如果在2002年冲榜,必须在美国本土点播和购买专辑才算数,而后世躺在家里用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帮忙点击冲榜,集合全亚洲歌迷粉丝的力量,自然横扫一切。

这不是贬低,但防弹少年团的公告牌冠军含金量确实有水分,起码较之鸟叔时,那是大大减弱。

曹轩现在甚至还不如鸟叔,纯靠歌曲取胜,顶多借助一点海外华人的力量,但也十分有限。

所以,曹轩才会拿出三首王炸级别的歌曲,如此才有一线生机,就算拿不到公告牌冠军,但是排名也不会太差。

要是拿稍次一点的歌曲稳扎稳打,曹轩估摸着就不用惦记海外市场了,趁早打道回府吧………

公告牌冠军,曹轩自然想拿,但有自知之明,难度很大,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前十。

先打开知名度,积攒一批歌迷,有了名气,站稳了脚跟,华纳那边也会加大力度支持,那时才是真正和那帮欧美大腕一较高下的时机。

第284章 我不想当国民老公

如果记者们知道曹轩的目标是公告牌冠军,恐怕会以为他疯了。

哪怕部分对曹轩有期待的记者,也只是看好曹轩能有所反响,站稳脚跟,趁机打进好莱坞。

少部分对公告牌有了解的,也只是期望曹轩能进榜,至于什么冠军,想都不敢想。

亚洲歌手冲击美市场的也不是没有,曹轩背靠华纳,那其他人后面也有百代、索尼等大唱片。

但是成绩呢?

能够杀进公告牌榜单的歌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最高记录不超过前二十,甚至前三十都不一定有。

曹轩在华语歌坛开挂也就罢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难不成还能开挂到欧美?

而曹轩也不会傻到把心里话说出来,八字还没一撇呢,万一玩脱了,那就丢大人了。

宣布和准备冲击欧美乐坛,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也到达了尾声,记者们恋恋不舍又激动不已的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