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力能扛鼎 第25节(1 / 2)

加入书签

“啊……”

唐珠珠看了看她,看了看荼荼,又看了看她娘,沮丧地坐回椅子上了。

一下子又击中了唐夫人的心。

老母亲无奈吁口气:“不用问你爹了,回屋收拾东西去吧,等你爹回来了,我跟他说。在外边玩,你一定要懂事,听你华姨……”

珠珠欢呼一声,没等她娘说完,拉着唐荼荼飞奔向院门。

华琼忙道:“别大包小包得装,没那么些地方!带两身换洗衣裳就行,好看的带一身,不好看的带一身,骑马要弄一身土!”

“知道啦!”

半个时辰后,三人收拾妥当,拜别母亲,坐上了华家的马车。

第26章

东西市是全京城道路最通达的地方。四面各开两门,横纵各两条直道,将市场切成了九个格子。

时近黄昏,街上正是热闹时候。

与东市满街的大商肆不同,西市这边全是小铺,商品品类也比东市全得多,米面粮油,布帛香料、酒馆茶舍、柴炭牙行,零碎小件一应俱全,各色的酒旌帘招高高挂着,铺名往往都写个“某某家杂铺”。

临街的店面也没东市那么敞亮,招牌小,地方也小,像食肆茶舍这些小铺,都要架棚支桌,侵街占道,还有许多没租铺面的,推个小食车,卖各种糕饼食团的都沿街摆开,挤得路上满满当当,一片人间烟火气。

路人穿行其中,灌了一鼻子东家西家的香气,不一会儿,手上总要拎一兜子吃食。

铺家的孩子都在街上你追我赶地玩耍。车夫不敢再鞭马,由着马慢吞吞地走,唐荼荼把左右两边帘子挂起来,看街上风光。

华琼坐在前车上,带着两个仆妇下了车,一路看见什么买什么,蔬果干货点心,见什么都要捎点,两手拿不动了,仆妇就折身往马车里放。

她似是这片的常客,不管走到哪家小铺,里头的掌柜瞧见了,都要打着笑脸上来招呼:“姑娘,今儿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远远瞧见车里几个孩子,也会探头探脑地往车里打量。

华琼也不说透,只笑道:“带几个小孩儿去家里玩。”

唐荼荼正感慨着她娘人缘可真好,满大街这么多掌柜都跟她熟,一定是个特别爱花钱的主顾。

她还没感慨完,便见一间鱼铺的掌柜——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提起地上一个鱼篓递给了她娘:“小孩儿爱吃鱼,这两条肥的今儿一天了没人买,都嫌太重压秤,三当家全拿走!”

他嗓门实在,这一声好像什么信号,周围好几家店主听见“三当家”,都探头出来了,左右铺子里的男女掌柜们以各种腔调喊着“三当家”。

“我今儿打的豆花也好,三当家拿回家做个汤。”

“这是三当家的侄儿和侄女呀?进我家吃呀,上好的羊肉在锅里炖着呢,骨头我都没舍得拣出来,都在汤里熬着。”

一连二、二连四的,周边一片小铺都出来了人,招呼“三当家”。

唐荼荼的笑僵在脸上。

她扫了一眼珠珠,傻丫头只顾盯着外头的糖葫芦垛子看,没注意这头。

唐荼荼飞快附到哥哥耳旁,问他:“哥,你上回不是说,娘辛辛苦苦才攒下那点儿家业,上边又有两个舅舅,娘将来还一定能分得多少,她挺不容易的么?”

“不是么?”唐厚孜愣愣反问。

唐荼荼:“……”

唐荼荼对他无话可说,自己脑子飞速转起来。

三当家,三当家,什么三当家?意思是……这半条街,都是外祖家的么?

店家们递出来的东西,华琼有的收了,有的没收,笑着推回去,只说“今儿吃不到”。她身后仆妇各个精明,不用问价,估摸着给足了银子,两边推让两回,掌柜都把银子收住了,结了几桩没过称的买卖。

没一会儿工夫,鸡鸭鱼肉蔬果糕点全买齐了,华琼交给仆妇,自己腾出手,回了车上。

马车一路穿西市而行,快要行到西南角门时,往左侧一拐,拐进了一条巷子。

西市四条直道,临街的都是商铺,商家都住在里边的宅子里。

“到家啦。”华琼头一个跳下马车,帮着他们来解马,“义山还记得咱家什么样儿没?上回你过来玩,还是去年正月的事儿了。”

唐厚孜道:“怎么会忘?人多,可热闹。”

唐珠珠是头回来,唐荼荼年前来拜过一回年,只在外院坐了一刻钟,几乎是放下年礼就走,也跟头回来没差别。

商户人家,门房比唐府的机灵,纷纷出来给小少爷和二姑娘见礼,各个恭敬,仿佛真是自家小主子出门逛了个街回来了。

才刚进二门,又见一个老汉连走带跑地迎了上来,激动得不得了:“乖孙儿,荼荼啊!哎哟姥爷等了一天喽,就怕你俩不高兴过来。”

唐荼荼来拜年那回呆的时间太短,没见过这位老太爷。她脸上还没摆出合适的表情,就被老人家握住了肩膀,眯着眼睛细细打量她。

“你娘说你胖得不像样了,姥爷瞧着这不挺好么,哪儿胖了?这大眼睛大下巴大奔头的,这是福相!”

唐荼荼笑出来,双颊的肉鼓起来,更福相了。

华老太爷个儿不高,是个脸皮干瘪的老爷爷,清瘦,但精神头很好。大概是年纪大了怕着凉,单衣外头套了件绸面马甲。

唐厚孜跪下磕了个头,响亮地叫了声:“姥爷!”

唐荼荼和唐珠珠手拉着手,也福了一礼。

华老太爷眯着眼睛瞧了瞧珠珠,一猜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笑哈哈地应了,抬起袖子就要掏银锭子发压岁钱。华琼连忙拦下,啼笑皆非道:“爹,还没到过年呢,给什么压岁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