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8(1 / 2)

加入书签

/>  现在才1982, 不是2002,更不是2012。

  或许等下次陈敏娇再去到美国的街头,就会有少年当街喊出她的名字。是她呀,那个女孩。

  多少有点“崇洋媚外”的毛病, 眼见她在美国声名鹊起,香港媒体对她更是追捧,说她是香港之星,未来之光,什么好话都往她身上套。可香港媒体又素来是最会过河拆板的,要是陈敏娇重上《黑色巨轮》,指不定会有什么舆论出现。

  因而公司就这件事开展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最后还是拍板决定,试映一段时间。

  果不其然,《黑色巨轮》重映的公告发出去还没几小时,报纸就开始了冷嘲热讽。往后更是厉害,《黑色巨轮》还没开始重映,他们就已经开了天眼,对着票房指手画脚起来。

  “双料影后陈敏娇吃相难看,再炒冷饭。”

  “一次失败还不够,《黑色巨轮》或再次于票房上碰壁。”

  “贪心不足蛇吞象,美女蛇陈敏娇能靠《黑色巨轮》吃下多少?”

  “天才导演疑似才华用尽,穷途末路。”

  “阿娇姐,你都不急吗?”小李可担心。

  陈敏娇宽慰她,“就当作是免费宣传,到时候去影院买票的又不是他们。”

  更何况,这些媒体真当天娇手下的传媒公司都是傻子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这点风波都扛不过去,那么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就在无良媒体借着陈敏娇和《黑色巨轮》重映这一消息博取热度不断捞金的时候,《每日港影》和《电影杂刊》则写出了好多篇浅谈或分析《黑色巨轮》的影评。

  明里暗里都在和那些媒体互怼,姿态高,手段硬,特刚。

  “别着急,等着看吧。”

  十月,撒切尔夫人和内地就香港归属问题进行商谈的余韵还没过去,《黑色巨轮》正式重映,于天骄旗下已扩张到二十家的影院同时上映。

  首日票房并不高,早早就盯准了陈敏娇一举一动的媒体们立刻发文嘲笑拉踩。

  陈敏娇本人对此倒是毫无想法。

  她拍了这么多部电影,已经习惯了这种大起大落。

  这就是她的人生。

  再往后,《黑色巨轮》的票房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它以一种不可能的姿态上涨着,短短三天,上座率已经突破80,票房更是直冲500万。要知道《黑色巨轮》在几年前上映的时候,总票房或许都没有冲破500万。这件事一直被媒体记在心中,尽管《黑色巨轮》后来多次拿奖,但在他们眼底,它的票房纪录一直都是耻辱。

  但1982年的今天,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