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2 / 2)
然后,他就看见自家丞相更淡定道:“请陛下拟旨,臣定当责令有司,尽快为两位殿下准备封地事宜。”
这就很有意思了,丞相什么意思?是怕新皇对他小儿子小女儿开刀,还是要为大儿子铺路?不过论私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论公事,还是尽早把常宁王和公主打发出去才好。
刘维想了想,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拒绝,丞相也没说什么,又讲起了其他事情。
结果隔了几天,诸葛亮再次上奏同样一件事,而百官非常乖巧地装哑巴。这一次,刘维终于应允了。刚忙完先帝丧事和新皇登基,又开始没日没夜加班准备藩王就藩的事宜。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实南汉地盘也不是很大,最终常宁王封去了益州一块五谷丰登之宝地,封其嫡子刘勉为常宁世子,而清河公主晋为清河王,封去了扬州海边,依旧掌管海军,但无召不得入王都。
常宁王走的时候,精神还是恹恹的,新皇宽慰了几句,他是极为疼这个幼弟的,无他,常宁王就是个软糯脾气,没有危险性的亲弟弟,总是讨人喜欢的。倒是清河王,之前吊唁的时候,被亲生父亲下令拦住,如今母亲刚刚下葬,又是她父亲启奏她亲哥哥,将她尽早赶王都。
哪怕心里清楚,诸葛亮是为自己好,而且自己带兵长时间待在王都,恐怕有人要起异心。但刘络还是怏怏不乐,她也不是没想过,如果阿母立自己当太女呢?毕竟总属下在她耳边唠叨这件事,但看着王都这一轮又一轮的好戏,她早就放弃这念头了。
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坐在上面的人是帝王,也是一只终日惊恐不已的困兽。还不如天高皇帝远,快快活活地在自己封地上,还能演练水军,打打山匪海匪,岂不乐哉?
所以,清河王走得时候,雄赳赳气昂昂,压根不要人安慰。
刘维抽了抽嘴角,最终没说什么,只让妹妹保重。等送走了两位藩王,他这才回过头看了看群臣中的丞相,自从母亲走后,父亲瘦了不少,但依旧犹如高山仰止。
父亲舍不得弟弟妹妹吗?怕确实有几分,但他终究是那位丞相啊,和大汉基业想必,儿女情长,父子情深又算什么呢?
73.鞠躬尽瘁
谁都不知道, 一手促成藩王就藩的丞相根本没打算消停。大概是诸葛氏谋反, 还有先帝驾崩的事情给他受了太多刺激,所有人都觉得他有些失心疯。
好吧,这么说不怎么公平, 诸葛亮一言一行还是极有章法的,但却是极有章法地搞事。比如常宁王和清河王前脚刚走, 他立刻上书要彻查诸葛氏谋反一案。
百官都傻眼了,这诸葛氏谋反不是都结案了吗?先帝都不追究了,难道新皇还要再砍几个人头,诛杀几个家族?因国内动荡不安,曹魏那边已经有了异动, 此时一动不如一静, 万不可再刨根问底了,这个道理难道丞相不懂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