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2 / 2)
“后头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上头说道士挂单和尚庙不太好,他就剃了头当和尚了,”大路说得挺随意,李沉听得目瞪口呆。道士和尚这是能随意转职的事吗?
大路也说不清,反正和尚道士也没什么区别。山沟沟里穷,穷地方穷寺庙,他师傅的修行不在经书在经济——
他师傅教武术,一开始只教寺里人。要习武,必定要吃好穿暖,在村子里的人还在为吃饱穿暖发愁时,寺里的小孩过得挺好。看和尚庙里的小孩吃得白胖,就有几个村人想把小孩送过来,他师傅从不拒绝,送几个收几个,当初还有把女孩子剃了头送来的,他师傅也没赶人,不过是多辟间屋子请个打扫的嬷嬷。
那些女客不住和尚寺的规矩对他们野山寺是不适用的。按他师傅的话说,寺里多养一张嘴,村里多活一口人,这些女孩子吃得起苦学得了武不至于早早嫁人,这是恩德事。就好像寺里养着群“小武僧”,等他们大了这群小孩多是“还了俗”,想走就走,来去自由,他师傅从不阻,只道是慈悲。
可收了小孩雇了嬷嬷都是出钱的事,他师傅就算计着要搞点创收。他师傅读过书见过世面,嘴巴又巧,在扶贫的路还没修到山里头的时候,他到外边忽悠,忽悠来一所希望小学和几个药材收购商,到底给山沟沟里寻出点希望。
等到过了几年,学武的有几个学出师了,当兵去的当保镖的还有靠体育特长考上高中的……村子里的出路更多了,想送小孩来寺里的人也更多了。
可一个人并不能拯救世界,野山寺师傅能力有限,这么多年做下来也不过是培养了一群“小武僧”。村子镇子乡里县里能发展还是得靠国家靠政府。“脱贫攻坚”项目搞得热热烈烈的时候村里就来了驻村干部,搞果木种植,搞藤编技艺,到底把村子给盘活了。
然而盘活经济容易,盘活教育却不容易。村子有小学,镇子有初中,然而县里却建不起一所高中。
对李沉而言一个县居然连一所高中都没有,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可这世界的参差确实存在。大路过年回家听寺里的小孩说了一嘴不读高中了,他就觉得可惜。
他那会儿成绩差,不读高中出来打工也好早点挣钱,可这小孩不一样,顶尖的成绩不读大学多可惜。
“读高中得去隔壁县,我家还有个奶奶呢!”村子穷,年轻的劳动力全跑大城市打工去了,那小孩父母都在外打工,就一个瞎了眼的奶奶在。他若是跑隔壁县读高中,他奶奶怎么办?
大路不知该怎么回答。
越穷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断了学习的小孩越多。也不仅这一个小孩,还有另一个女孩子,在寺里学过几年,刻苦又努力,只是后头进了青春期就不再来了。那女孩认真,习武时刻苦,读书更刻苦,她学习成绩也极好,按她的成绩本该是能上高中的,可父母贪图工厂里一月三千的工资,让她上班去了,大路这次回来听说后气得头发都炸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