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3页(1 / 2)

加入书签

相反,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不但要继续承受地主们的剥削,还要时不时就要遭受满族亲贵们的迫害。

后来康熙登基,施恩天下,扬言有清一朝永不加赋。

可所谓的“永不加赋”,唯一能糊弄的,也就是史观的笔而已。

都是在地里刨食、在贪官酷吏手底下讨生活的,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谁不知道,“税”和“赋”本就是分开的?

除了这两样之外,还有一样更要命的,那就是“捐”。

只要当官的够不要脸,他老娘过生日,都敢让老百姓给老娘捐钱。

在这个年代,上层人士永远有办法,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

最让人绝望的是,底层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也没有什么上诉的渠道。

别说什么告御状,告御状可不像现代一样,打开电脑,或者是打开手机,登陆网站就可以畅所欲言。

这年头,民告官都是要先挨上几十板子的。如果打板子的收了贿赂,手上稍微重一点,告状的人根本就没机会开口。

至于告御状,那更是要滚钉板的。

也是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强硬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政策,底层百姓才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虽然雍正皇帝的性格太过强硬,又喜欢任人唯亲,实际上并不大适合做皇帝。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性子强硬,知道一个政策对百姓好,就义无反顾地要推行到底,才能给清朝续了那么多年命。

若不然,就康熙晚年那种折腾法,换一个太会做皇帝,太懂得平衡术的,大清早亡了!

如今还是康熙当政,而康熙也还不像万年那样,一心想要在世间留下一个仁名,百姓的日子也还勉强过得下去,不会想不开要造反。

所以,虽然远离水源的田地里,庄稼的长势不怎么好,但大部分的田地都撒上了种子。

来年节俭一些,运气好一些不要遇上天灾,家里人注意一些不要生病,地理种出来的粮食,交完租再交完税之后,还是够一家糊口的。

这是揆叙二人和几个老农攀谈之后,得到的结论。

两人的情绪都不高,隆科多甚至当场掏空了荷包里的碎银子,借口耽误他们干活,硬是塞给了他们。

揆叙没直接给钱,而是命随行的侍卫去县城买了几车粮食,几匹细布,分给了他们。

至于绫罗绸缎,揆叙特意交代了不让买。

这种好东西,就算给了他们,他们也留不住,说不定还会招祸。

就在两人要告辞的时候,其中一个老农开口邀请他们回家做客。

那老农的神态十分拘谨,被晒得黝黑的脸颊胀得黑红,说话结结巴巴的,手脚更是不知道往哪儿放。

隆科多是一点都不想去体验农家乐,当下一种眉头就要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