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5页(1 / 2)

加入书签

“嗻。”揆叙亲手解开了绳索,并引着絮儿在最下首的小板凳上坐好。

胤禛就坐在床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絮儿,仗着年纪小,语调轻快地说:“絮儿姐姐,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絮儿也是知道些礼数的,眼见整个屋子只有胤禛一个人坐着,便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是捏在这个六七岁的小娃娃手里的。

她急忙起身,惶恐地对胤禛行礼,“这位小少爷,您可是折煞奴家了。您尽管问,奴家不敢不答。”

胤禛也不矫情,直言问道:“遵化有很多狐狸吗?”

“是有很多狐狸。”絮儿轻轻点了点头。

胤禛又问:“来的时候,我见方圆五里之内只有这一座宅邸,今夜窜出来的狐狸却有十几只。你们都是一家子的吗?”

“是一家子。”絮儿又点了点头,怕胤禛误会,她急忙又解释道,“不过,真正的主子只有白先生和两位白小姐,我们这些不过是他们父女豢养的狐奴,平日里仅供差遣罢了。”

胤禛笑了笑,对她口中的“仅供差遣”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又问出来第三个问题。

“你们这么闹腾,遵化县令也不管吗?”

在现代的时候看电视剧,见多了皇子王爷,只觉得县令就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只有真正到了古代才会明白,一地父母官究竟有着怎样的权柄。

县令就是整个县的一把手,不但军政大权一把抓,还管着税收和人才的选拔与推荐。

当然了古代氏宗族社会,三年换一回的县令,很多时候行事都要顾忌当地的乡绅大族。

但地方的豪绅富户又何尝愿意得罪县令?

常言说得好,颇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若是真把人惹急了,人家不管不顾地搜刮一通,用搜刮来的金钱买好了门路升迁走了,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更何况,普通豪绅想要捐官,还得县令审批呢。

再有就是,若朝廷要修书,下旨征兆各地人才的时候,这些人才由谁推荐呢?

当然是县令了。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县令既然掌握着一县的权柄,自然也有义务庇佑全县的百姓。

所以,遵化闹狐患,胤禛头一个问的就是当地县令的作为。

絮儿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竟然哆嗦了一下,怯生生地说:“我们这一窝狐狸,是今年夏天才从县城搬到这里来的。”

“原本你们就住在县城?平日里闹事也是在县城?”胤禛蹙着眉,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愤怒。

絮儿低着头,不敢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