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2 / 2)
是以,在段雀桐的马车行到段府外的这边时, 街道上已是十分的热闹了。
百姓们看到马车的制式,就认出了这是王府的马车,坐在里面的人不做他想,定然是燕北的活菩萨,王后娘娘了。
百姓的想法都朴实得很,燕北的杂货铺不知为他们提供了多少便利, 节省了多少银钱, 只这一样, 就让大家伙儿心下感激。
宋二虎也过来瞧热闹, 在他身边的正是白义, 两家的耕田挨在一处,又是邻居, 彼此熟识得很。
白义:听说没有, 杂货铺里新上了一批竹炭皂, 黑不溜秋的,泡沫却洁白如雪,能够将手上的油污洗得干干净净。
宋二虎:怎么没听说,就是贵了些,竟然要二十个铜板。
白义:你可真是穷酸命,听说这种竹炭皂贩卖到晋朝要五两银子,你没看多少大商人到杂货铺指明了要这种吗?那真是有多少要多少,若不是铺里有规定,怕是根本就轮不到咱们。你竟是二十文都舍不得,这也只是你两天的工钱吧!
宋二虎也不知是在炫耀还是怎么,只听他道:我哪儿比得上你啊!你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家两个小子都到了定亲的年纪,前两天我买了一块角皂回去,孩儿他娘还与我抱怨一通,念叨我乱花钱,哎!我可不得拼了老命地攒钱吗?
白义心头顿时有些不是滋味儿起来,这时旁边一人问道:你们说的杂货铺到底是个什么所在,我怎么没有看到。
这人的问话刚好缓解了白义的心头的葡萄酸,他打量了一眼问话之人,只见这人弱冠之龄,虽也是穿着胡服,可与燕北的大不相同。
燕北之人上衣普遍短些,平民女子也只遮盖到到大腿处,这样以往两个人的布料还可以节省出一个孩子的料子,做起活来也更方便一些。
这股风气最初还是大王带起来的,如今军中的训练服就是改良款,随即民间也渐渐流行起来。
只是他们觉得方便,外面的人却大多觉得不雅。
因此只要一看这穿着,就能将人的来历猜个七七八八。
白义:你是外面来的吧!
严五:兄弟慧眼,我是昨日才到的燕北,听说燕北人杰地灵,我就过来看看能不能寻个门路。
那就难怪了,杂货铺现在改名叫燕北商行了,我们当地人叫习惯了,还是叫它杂货铺。白义解释道。
噢,兄弟你说的商行就是西城门附近的那个吗?
那是老商行,如今新城这边也开了一家,整个燕北城内共有四家燕北商行,只是有大有小。
嚯,那可够多的啊!白义面露震惊。
那可不,掌柜的说东家是为了方便百姓,要不然这城中这般大,采购一次还不知要用上多久呢!白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十足的自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