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页(1 / 2)

加入书签

我的参薯地虽然收获丰富,但也不至于真让村民们眼红到哪里去,村后山谷的参薯最近也已经成熟了,村民们组织起来进山谷热火朝天挖了整整两周,背回来一大包又一大包圆嘟嘟的参薯,那些参薯的数量比我地里的多太多了,它们才是村里人衣食无忧的根本。

我不算村子里的人,所以我没资格去小山谷去刨属于村子的参薯,跟我一样只能羡慕地看别人往回扛参薯的还有寡妇一家,我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嫁到这个村子,老公死掉之后她就成了寄住在村里的外人,等到她的两个孩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能够工作的成年人,她们一家就得离开村子。

知道这些东西让我很难过,我其实挺喜欢这个村子的,我喜欢这里平静的生活,喜欢这里友善的人,但我没想到这里只是暂时收留我,等到过几年我稍微长大了能够养活自己就得离开村子,除非能够娶到村里的女人,然后在村里安家落户,但那是我不愿意的。

村里根本不缺参薯吃,我浇水施肥松土捉虫让贫瘠土壤里参薯增产的手艺只让几家人起了点兴趣,但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跟我说的时候开始还兴致勃勃,但很快就无聊起来,因为我说的太复杂了,起早贪黑去照顾一块参薯地在村里人看来是没法想象的,小山谷里的参薯从来不用任何人照顾,每到秋季全村动员从来都没挖完过。

知道了这些,我也就不再担心村里人会因为我种田的本事而对我有任何区别对待,因为人家是真的不在乎,我甚至想,当初我其实没必要把参薯都换给别人,就算留下也不会有人在乎这一点点东西。

要我说,这个村子是真的落后,整个村子竟然没有一个人识字。

村里有出过门的孩子跟我说在村外一直沿着河流向下游走的地方有小村,那个小村有杂货店和铁匠铺,那里的人收了村里送过去的参薯和木头之后会给他们黄澄澄的小圆块,用那种小圆块在村里能换到好多东西,那个村里还有会用黑乎乎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的聪明人,他们能记住很久之前发生的事情也不怕忘记。

我只跟小孩子们聊村外的世界,因为我不想让村里的大人们知道我这个本应该来自村外的人对村外的情况一无所知。

生活就这么缺少波澜地过着,月底石门开启的时候我还是拉了一大麻袋参薯过去,我想着反正能靠做工换参薯,小窝里存那么多参薯也就没有太大必要了,何况,我每个月还能从对面世界带更好的食物。

这一回的参薯切条以后参照红薯干的方式蒸三次晾晒三次,涩味多半都被去掉了,炖菜味道比上次尝试制作的还要好,在小卖部里当土特产卖,五块钱一斤,又让我们赚到了将近一百块钱。

我也每周末都跑去刘老太家学做菜,我学得认真,每次去都提不少土特产,他们一家也很欢迎我。

有特色的土特产在这一条街还挺吃香,让小卖部多了好些个熟客,带动着其他零食杂货都卖掉不少,我爸妈总算不会长吁短叹了,还奢侈地趁着换季买了新衣服,脸上也都多了很多笑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