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0页(1 / 2)

加入书签

“绝对不行!”

武拂衣拒不接受这一噩耗成真,暂时不去计较胤禛的损人举动。

“必须出海,做好的规划不容打断。事先声明啊,我才不是懒到不想工作,有正当理由的。”

开始称述为什么必须离开京城。

“第一,胤礽、胤禔、胤禩相继被踢出局,这种时候更要避风头。哪怕皇上已经意属谁继位最合适,但现在他的心态可能还处在不完全甘心交权的状态。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这就是欲擒故纵策略。

康熙属于典型的只能他给不能别人要。

废太子一年,老大老八先后争夺储君之位。此刻,康熙想要谁继位,但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沉淀,鬼知道他会不会又反悔。

“我可不想上位后被横挑鼻子竖挑眼,而再过几年情况就变了,那时是皇位硬塞到你手里。”

武拂衣知道还有另外的可能性,万一康熙在老四离开的时间段变心了。

“确实,我不否认你爹也许会转而看好其他人,但他的本性一直都是远香近臭。说得好听点,距离产生美。”

胤禛承认这话说得非常对。

如今提出远行可能惹得康熙懊恼,责怪老四怎么对皇位爱答不理,但不走的隐患更大。

当老四远行至海外,那么远的距离不仅只产生美,康熙怕是做梦都是在殷切期盼儿子快点回来继位。

“这条理由却不能摆在台面上说。”

胤禛给补全了出海的充足理由,“戴梓被诬告的旧案,主谋指向南怀仁。哪怕南怀仁去世二十一年,但传教士引发问题不减反增。”

此处点名四年前发生的一件大事“中西礼仪之争”。

简单概括,大清与罗马教皇闹翻了。

因为罗马教廷认为祭拜孔子与祖先违反基督教教义,但凡入教的清朝人都不能再做这些事。

明朝年间,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东方。此后百余年,在中华土地上渐渐有了基督教信徒。

康熙十一年,颁布了“容教令”让西洋传教士的传教合法化。

原本的和谐气氛却在教皇克莱孟十一世在1700年登位后骤变。他在1704年派人去大清公布了教廷禁约,指出教徒不得祭孔祭祖。

此事势必引起轩然大波。

中华之地传承几千年的风俗习惯,凭什么被外来者强硬干涉禁止。

康熙肯定不会允许外人指手画脚,后来就宣布了禁教令。

同时也派人去罗马,是要好好说道一番,但因为路途遥远而尚未有回应。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冲突?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