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2 / 2)
这要说一说,康熙最终没有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决定学员名单。
九月初,他先放出了课程表。
每月上课二十四天,每次两个半时辰,而中场休息一炷香时间。第一学期为时两个半月,到春节前夕结课。
之所以先明确课程所需时间,因为采取了自愿报名式决定首批学员名单。
简单说来,生源分为两部分。
一批是被要求参加摸底考的宗亲勋贵子弟。
除了皇上特批奖励雍郡王成绩优异不必上课,也给其余人一次是否主动进修的选择权。
递折子向皇上写明白为什么不来。
因为公务繁忙、对数理格物着实没有任何兴趣等等,各种理由只要你敢写就行。
选择机会仅此一次。
现在不敢向皇上讲实话,课程中发生早退、迟到、不认真完成功课等错误,是一定会被严厉惩罚的。
这批学生之外,还有面向民间的招生。
五月中旬摸底考结束后,朝廷就放出消息。
对数理有偏好的读书人,通过州县推举作保上京,只要能通过八月下旬的测试就能一起入学。
每个州县的名额有限制,因为地理交通的限制也会有人来不及赶到京城,只能等以后再有机会。
九月初,学生名单最终出炉。
参加过摸底考的学生,只有两个人没来。老大与太子都说手上政务多,无法保证按时按点上课。其余人也许有逃课的心,但没那个胆量直接告诉皇上。
康熙对胤禔、胤礽的申请不置一词地批准了。
另一方面,民间的考生却比他预想得要多。哪怕早就预测到会有人愿意来报考理学院,因为这是一条与京城权贵结交的道路,但意外地发现通过考试的人数挺多的。
俗话说得对,高手在民间。
而通过检测的五十三位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在以往科举中表现平平,八股文写得不怎么好。
或许,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康熙特意安排了一场加试,由他临场出题并且当场进行阅卷。
经过加试,高分考生全数通过,说明此前他们的分数真实,不存在替考现象。
虽然学生总数超出预计,但加三十多张座椅毫无困难。
至于教材方面,由「五三山人」编写。
康熙检校后,发现这套书没法在半个月内批量刊印。
因为活字印刷需要先有对应「字」的模板,而老四上呈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的文言文全然不同,只能命人先进行手工抄书。
老四在教材中,摒弃了千年以来传统数理书的大段文字描述,引入了简洁易懂的符号与数字。
比如《数书九章》中的解答方式,“以少广求之。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