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5页(2 / 2)

加入书签

偶尔茶馆的闲人遇到熟人都会来一句:“元帅是不是去北域了?”

“还没呢?估计快了。”

“不知道元帅去了北域吃得习惯么?”

“就是说,希望元帅能够好好照顾自己。”

“还是早去早回的好,这样殿下也不用担心了。”

与此同时工部魏昭刚贴上通告是修路,当天就来了一千百姓,男女老少都有,还自带了饭和番薯过来。

魏昭心想白白的人工不要白不要,但也不能真的不给点钱,于是就用多出来的钱买了鸡蛋便宜的小国水果当午后茶点安排在工地上。

没想到来的人更多了,一条三里的路不到半个时辰修好,晚上还有百姓自发巡逻保护道路,等路固化了才作罢。

五万两就这样修到天京外去了,甚至还在乡下村门口,乡下百姓出村就能走上好的水泥路,晚上孩子们也喜欢在这里玩,大人们也会搬凳子在这么好的地方聊天,吃饭。

还有的村庄有点积蓄,看见村口水泥路比石板路看起来还好,村后就一堆烂泥十分不雅观,村长就委派村里的壮年挑石子,在村里铺了一条路。这条村自发修路传到工部,工部又传到司栖佟那儿,司栖佟亲自为这条村写了一个牌匾:善路之村。

牌匾一下乡,整个村庄都成为了名人。

村庄上下一片自豪,出去只要说自己是善路之村的人,都会遭人羡慕。

有了善路之村的典范,不少村庄自发性出力,有钱的出钱开始整路,更有的宗族之村自己花钱去工部买水泥修村里的路和农渠。当然这些谢兰芝去北域之后发生的事。

天京一波创业潮,寻常时候官府都担心百姓会荒废田地,如今发现超级稻谷的增产,再有水泥修农渠耗费一些成本助产。其他生意哪怕做的再多都离不开以粮食为基础。何况广大司农官们日日夜夜盯着,根本不敢松懈,所以官府自然不担心百姓产量不够,以往粮产的压力也随着升级水稻肥料而卸下一大半。

底层百姓越发知道农务技术的重要性,司栖佟还特地将自己统计的农书:大晋农术。

下发给各个衙门免费复印,下发到百姓那儿。

不识字的百姓可以请画工,官府会出粮奖赏。

由于农书不需要太高端的画技,所以只要浅显易懂就行。不少民间画手纷纷上门应征,没一会儿就被官府亲自带去司农官面前,让画手作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